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璠 《小康》2018,(12)
正一针一线中,水族绣娘们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土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人们正尝试着将古老的马尾绣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相似文献   

2.
水族是中国南方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依山傍水而居,从事农耕,有悠久的稻作历史。云南省有水族6000余人,主要生活在曲靖地区富源县。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岁首,八月为岁尾。每年水历十二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上旬,水族人民在丰收之后,就要择亥日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端”节。“端”节又称过“端”,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叫做“借端”。节日前一天,人们将铜鼓悬于房梁上,由两人尽情合敲,宣告“端”节即将来临。鼓声抑扬顿挫,几乎彻夜…  相似文献   

3.
在水族绚丽多彩、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类鲜艳夺目闪耀着水族特有光彩的故事传说——水族动植物故事。水族动植物故事虽然从形式上看有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从内容上看则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的主角都是动植物,从而形成了水族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隽永清秀、丰富多彩的独特品种。 民间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土井     
家乡的土井□沈实勇土井,家乡一种古老的汲水设施,在机井、自来水将要普及的未来,终有一天会完成它的使命,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最后和那段岁月一起,融入历史,成为遥远。那段岁月好长啊,不是自己的爷爷、还有老爷爷所能忆及的。人类诞生之初,还没有这井,人们是逐...  相似文献   

5.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水族古歌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来突破水族古歌传承困境、促进水族古歌研究与应用的重要路径,通过数字人文技术来赓续水族文脉,让水族古歌这一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充满现代科技力量的数字化过程中实现传承与创新,最终达到为我国其他兄弟民族古歌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路径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轻轻松松过一生吕晖近年来,中国人渐渐地开始注重消遣,在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面前,精心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许多城市人把闲暇时间更多地花在跳舞、唱歌、打保龄球而不是读书上,更多地出入公众场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呆在家里。回视过去的生活岁月,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发...  相似文献   

7.
水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的民族。在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丰富多彩的水族民歌历来引人注目,不少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民歌选集之中。特别是水族双歌已为从事水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早进行研究,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族双歌,尤其是寓言性双歌,在各兄弟民族的民歌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有的说:“双歌,是水族寓言性的说唱文学”;也有的认为“水族双歌是由水族民歌向说唱  相似文献   

8.
在宁河县菜农中,人们一提起董在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不仅是位高级农艺师和蔬菜技术推广专家,而且还是一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县政协委员和市级劳模。这位毕业于南京农大园艺系的大学生,为了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了大都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宁河县,以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年来他为了农业科技在全县得到推广和应用,顽强拼搏,刻苦钻研,在蔬菜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乐章。  相似文献   

9.
论水族服饰艺术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雅、清丽的格调是水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独具风格。水族服饰文化与布依族、壮族、侗族以及汉族的服饰文化关系密切,水族服饰文化在与兄弟民族服饰文化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丰富自己,并且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嬗变。  相似文献   

10.
古城淮阳,洋风习习。人们在纷纷传扬着一位台胞关心家乡发展,帮助家乡兴建矮化苹果园和红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动人事迹。他就是台湾省桃园县退休公务员秦月重先生。提起往事,老人总有说不完的感慨和辛酸。秦月重先生今年已四岁高龄,是淮阳县葛店乡秦阁村人,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了去了台湾。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民众去大陆的高压封锁,在那坚忍受着思乡的煎熬,渡过了40多年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历尽周折,才于1988年6月踏上家乡的热土。老人百感交集,跪在家门口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啊!朝多年了,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又…  相似文献   

11.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全国共有322,562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雷山、剑河、福泉、平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来宾、河池等县、市.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聚居的中心,有164,987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1.15%.水族有自己的语言,自称ai~(33)sui~(33),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并参照水族的居住地区和生活情况,水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三洞(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一方言;阳安(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二方言;潘洞(都匀市内)为第三方言.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亲友交谈、开会、赶集等各个方面,都用水语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农村中,除干部以及读过书的青年外,水族人民会说汉语的还不甚  相似文献   

12.
正水族,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多情的民族,据考为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天文和历法知识。其中,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乡,是云南唯一一个水族乡。在这里,人们仍沿袭着"择水栖止、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而那些如水般信手拈来却优美多变的山歌,更让人过耳难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情不自禁地用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颂扬美好的新生活。然而,你是否知道,六十年中,唱歌这一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也曾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尤拉 《今日上海》2010,(10):54-55
有首时髦的歌曲,唱的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在屋顶上唱歌。不过对于大都市的白领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在屋顶唱歌”怕是太过浪漫,而找家露天餐厅吃吃饭还是万分可行的。让我们在上海不同高度的露天餐厅里犒劳犒劳自己,调整调整心情吧。  相似文献   

15.
李明 《贵州民族研究》2007,26(1):102-107
水族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古文字——“水书”,这种文字的特殊性之一是它主要不用于人们之间的书面交流,而是用于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本文从水书文献、水族古文字义类、水族古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族古文字的这一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6.
水族双歌是水族文学园地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说唱文学,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文章在分析水族双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挖掘水族双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对进一步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踏着新春的脚步,匆匆赶路,纷纷返程,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走向旅游目的地,去享受节日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支媛  杨和为 《前沿》2013,(10):142-144
水族笃信鬼神,不仅表现在民族祭仪中祭祀祖先神灵,还祭拜各种自然神灵及超自然神灵,不仅在端节、卯节中祈求神灵降下丰收和福佑,还在巫术中请神挡鬼,获得心灵的安慰。水族人跟鬼神的关系之密切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多神信仰的原始观念至今仍延续在水族族群中,反映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谁能颁布“新道德令”王唯铭(《生活周刊》“生活沙龙”主持人)经济活动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城市中每一阶层的男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风格注释着这种生活:在城市平民群里,他们用赤裸裸的“扒分”、“背米”这类的俚语、亚文化语言来强调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