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论断,实现了人们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观念革命,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经典论断意蕴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性上"、"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具体地、发展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2.
三十多年前,盲目畏惧乃至迷信权力,还是普遍的国民心态。但如今,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并为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已是中国社会的政治常识。社会观念的这一深刻变迁,以及约束公权、保障民权的制度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的《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3.
田成平 《前进》2002,(6):4-5
六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它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方法论,深刻地阐述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批判和继承,内容和形式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还是人们的观念顺应了时代的变迁.那些曾经在年幼时感受过的浓浓的隆林人过年特有的气氛,在流光溢彩、变化万千的年代里已经很难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花怎样的精力和心血去重温和复原,也找不回那些年代里曾经陪伴着我们的过年的味道和感觉。  相似文献   

5.
夏露 《理论月刊》2001,(6):42-4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虚拟商务活动地区。在进行电子商务立法时,不应简单地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而应将我国国情及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结合,将传统商务法与电子商务网络特征结合,从制定条约到出台基本法,从制定单行法到出台综合法,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电子商务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6.
托克维尔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法国大师的传统:典雅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相得益彰,人们通常是用枯燥一词将二者分隔开来。托克维尔却轻易地逾越了文学与学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文学和学术碰撞的智慧火花。如果说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过于鸿篇巨制,那么仅二百余页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显然是精华的浓缩。在本书中,托克维尔远没有沉浸在对大革命血雨腥风的史实描述上,而是瞻前顾后、不落窠臼地将目光投向革命之前,从大革命与以往的决裂中,寻找出历史的连续性。托克维尔并不认为大革命是在大众暴力推动下横空出世的。他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7.
我的田园梦     
沐泽 《台声》2006,(10):94-95
当都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的喧嚣,奢华、虚浮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让我们感到厌倦。人们渴望逃离城市,渴望融入自然,寻一方宁静的天空。豪华虚浮的伪欧式和生硬呆板的榉木风格已被视为落伍,夸张的另类和极简风格又过于缺乏人情味,当疲惫的身心对家的依恋越发强烈时,人们终于发现自己最想要的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田园风格,我们渴望一种田园式的生活,幻想自己漫步在乡野,青山和田野沉浸在薄纱般的曙光中,玫瑰色的云朵在清澈的溪水中静静流淌。溪水边,白墙灰瓦,重重叠叠,倒影如画,一群雪白的鸭子嘎嘎地游过,摇曳出长长的波纹。或许我们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理性选择的视角理解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其制度变迁研究受到理论资源的深刻影响。理性选择理论是该流派的理论内核,塑造了制度变迁的典型解释,后者具有功能主义、非历史性、集体利益导向、忽略观念性因素、低估权力不对称等缺陷。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新制度经济学等分析工具的引入则催生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解释,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典型解释的缺陷,并提升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对非正式制度、制度演化、内生变迁的研究潜力。未来的研究必须处理好制度功能与制度生命力、理论内核与理论边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和谐家园     
和谐是人们所推崇、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是人们心中回荡的最美、最纯的旋律。日前,我们看到了我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品禾先生的近作《和谐家园》,心里不禁为之一震。这些作品取材于作者熟悉的浙南山区,捕捉的是作者熟悉的乡里乡亲。作品中,作者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抓住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瞬间。作品不仅仅满足于简单地记录地方特点,而是很好地找到了描述民族风情与时代变迁的吻合点,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于一体。和谐家园@吴品禾  相似文献   

10.
向往文明     
薛东 《文明大观》2001,(11):110-110
人类历史是一部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文明、建设文明,人们也总是在热情洋溢地歌唱文明、拥抱文明。  相似文献   

11.
郭佩文 《前沿》2014,(21):70-71
制度在变迁中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旧制度的缺陷,但是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的情况,使得旧制度难以被改变,新制度难以顺利实施呢?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个问题,进一步地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本文选取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和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他们关于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惰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8,(5):61-62
秦德君在2007年10月22日《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制度是“具有规定和管理一切特殊物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物’”(马克思语),制度功能在于“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是人们“相互关系的指南”(诺斯语)。制度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内生变量.是理解历史变迁的钥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无序与制度阙失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促使人们依据社会习俗和众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从一个领域扩展至另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尽管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的方式不同 ,但无论强制性抑或诱致性制度变迁都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制度变迁的过程也表明 ,组织变迁的方式和组织内部相关的制度安排 ,只有在政府与作为直接生产者农民之间达成协调一致 ,才能使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绩效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 ,制度变迁中既要发挥政府作用 ,又要考虑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这是建国后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提供的最基本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监察机关不仅要以《监察法》《刑事诉讼法》为准据调查职务犯罪,而且同时必须以《刑法》为标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监察法》与《刑法》都是反腐的利器,有共同的内在追求与旨趣。但是,目前《监察法》与《刑法》间存在着制度错位。为此,应对《监察法》和《刑法》相关条款做扩大解释,修改《监察法》《刑法》相关条款,克服二者制度上存在的错位。  相似文献   

15.
百家论萃     
文艺功能变迁的四个方面不同时代的文艺可以有着不同的功能,在当代高新科技景下,文艺功能发生了重要的变迁。一、引导—规范功能:目标重建文艺在人们的公共生活中可能起到一种引导思想和行为方向、规范人们生活的路径的作用。现代以来的文艺创作竞追新逐异,一方面是科技革命要求的创新,专利发明制度引文艺创作的版权制度,一部作品没能够体现自己独特性的现,就没有资格跻身于文艺作品的行列;另一方面是商品经社会产品的日新月异是一种常态,缺乏能够引起人们讶异作品,就缺乏商业竞争力,也就没有机会取得艺术上的成。这方面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16.
韩玉峰 《前进》2012,(4):29-32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倡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斗争实践,创造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摇篮和熔炉。《讲话》是革命文艺的明灯、火炬和号角。《讲话》对文艺工作有关问题的论述,全面而具体,精辟而深刻,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是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党进行自我革命的经典文本,在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的迫切需要与领导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的历史背景下,勇于坚持真理,自我纠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启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过程中,要以坚决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为问题导向,以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目标指引,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价值引领,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方法指导,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冯媛 《中国妇运》2001,(7):11-13
回顾近一个世纪的社会革命和历史变迁,中国妇女运动的成就和曲折,妇女报刊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妇运史的研究中,妇女报刊研究却是一个不大为人重视的领域。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描述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报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和倡导,对这一悠久的历史实践做一个粗浅的回顾。其中重点在辨析妇女生活、媒介再现和宣传倡导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十分重视妇女宣传。1921年12月10日,开办《妇女声》杂志,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李达领导。1922年7月,党的二大又提出党报要设妇女栏,以实现共产…  相似文献   

19.
近来频频发生各类重大危机事故,人们往往只看到这些危机所造成的危害与灾难性后果,而忽视了对政府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所产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的考量。本文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支助型变迁等理论解释乏力的情势下,提出新的制度变迁模式———回应性制度变迁理论,希图以此对政府在应对危机中学习能力提升这一过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崔珊珊 《理论月刊》2022,(10):100-107
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解政治领域的制度现象提供了文化—认知视角。随着研究议题的深化与扩展,组织趋同的机制、作为过程的制度化丰富了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资源,自觉的制度变迁研究更是在动力来源、动态过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环境、制度、行动者三个层面,制度变迁的过程可从不同阶段的区分、多种变量的互动等角度加以理解。该流派在强化文化—认知分析、提升制度变迁解释力的同时,也面临结构与能动关系的处理、观念性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