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钊 《检察风云》2010,(1):48-48
怎样鉴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为某位作家所作?瑞典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分析作家“语言指纹”的公式,通过分析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单词数与作品长度间的关系来研究作家的写作习惯。最近出版的《新物理学杂志》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桑林 《法人》2004,(7):16-18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哪些垄断行为?在反垄断方面我们面临哪些问题,是立法的问题。还是执法的问题。还是兼而有之?《反垄断法》缘何迟迟不能推出,主要存在哪些难点和阻力?《反垄断法》推出以后是否就意味着万事大吉?需要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吗?考虑到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现实,我们如何运用法律之外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反垄断事业?《法人》邀请了经济学家、法学家和身处反垄断一线的监管层人士,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中国《反垄断法》的破茧而出,反垄断系统工程的实话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中,日理万机的高层领导人,是否有时间休假?在各种公众的节假日,他们能否保证休息?  相似文献   

4.
张西流 《检察风云》2014,(23):34-34
“双十一”预售疯狂,问题也出现了--到底“双十一”预售商品是否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购买这些商品是否就意味着被“套牢”?记者与一些卖家沟通后发现,卖家通常不会同意退货,但部分卖家在换货问题上尚有商量余地。对此,天猫回应称,预售模式“以销定产”,有别于传统的库存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最热切的话题。我国粮食是否已经过关?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敞开大门,作为关乎中国国计民生的粮食是否安全?这是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思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陈菲 《政府法制》2009,(19):11-11
中国的武装警察到底有哪些权责?什么情况下可调用武警?武警车辆是否享有特权?8月27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首次对武装警察的任务、职责、义务和权利等,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小非 《法治与社会》2010,(12):53-55
中国有句老话“生前不谈身后事”。在国人传统的意识里,遗嘱是被很多人所忌讳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提及遗嘱更加反感。2010年8月,备受关注的“侯耀文遗产案”终于有果,一切都因逝者生前没立遗嘱引发的财产纠纷,引起了人们对遗嘱的关注。时下,“网络遗嘱”网站出现了。这些网站可以提供遗嘱的网络托管、传递等服务,这种新生事物大家能否接受?这种形式的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用户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由此引发诸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从食品到服装、从玩具到化妆品。从产品质量到技术标准、从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国际品牌近来在中国屡屡遭受诟病,被指采用“双重标准”。这些品牌“另眼看中国”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双重标准”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又是否存在让国际品牌有机可乘的标准“洼地”?  相似文献   

9.
新的世纪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面对网络将何去何从?新闻单位的网络版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是否将对新闻出版行业构成冲击,影响发行量?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网络版的前景如何?如何使其良好、健康地发展?如何使其规模化、规范化?……为了更好地探讨上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新闻出版行业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并为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提供一个与网络界专业人士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中国出版科研所及其所属单位世界出版网共同主办了“新闻出版行业管理者沙龙”。此次沙龙于2000年11月29日在北京华都…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5,(7):4-6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人口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能享受到的医疗保障已经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似乎已成为一个关乎国民素质,国民待遇,关乎公正,公平原则能否体现的问题。关乎和谐社会能否构建,社会稳定,发展能否继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关系意识与中国社会的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已成为中国政府和普通国人的共同社会理想,中国的立法也在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却极为普通,“法律的不执行”现象亦有增多的趋势。尽管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但是民众中的纠纷不依法而解的现象却仍然保持相当的比重。中国社会的法治理想,是否高中国社会的现实还太遥远?中国社会法化的进程如何?逻辑如何?本文拟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成果,探讨中国社会法化的发展问题,或许对于中国政府及国人认识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有所裨益。                一“关…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早已开设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下,为什么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当中固然有具有普法意义的法制教育措施不够得力,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但仅仅依靠具有普法意义的法制教育是否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相同的案情,不同的判决,法律界称之为“同案异判”。2002年8月。为避免此种现象,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试行“先例判决”制度,意在探索一条中国司法改革之路。3年过去了,该制度运行情况究竟如何?是否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法制日报》2005年10月20日)  相似文献   

14.
巢超 《研究生法学》2008,23(5):93-99
作为一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已经侵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社会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和哲学等学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导致其中一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转变。行政学也遭遇了后现代,一些国外的行政学者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对行政学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分析。一些中国行政学学者也将后现代思想引入国内,希望在中国行政学领域进行一些革新。但由此引发了几个问题,如后现代主义到底是什么?其研究方法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给行政学带来什么新内容?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后现代主义是否适合中国行政学?本文将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阐述,并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15.
对于法的阶级性的讨论,是法理学界长期争执却很少见结论性成果的一场论辩。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法的阶级性究竟该如何理解?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之争讨论的究竟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主义的法治中国法律的阶级性是否还具有存在的意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希望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应当是怎样的,又具有怎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7,(11):10-12
如果说与国际接轨是贯穿中国反垄断法的立法基调,那么。行政垄断写入法律则留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立法烙印。 是否反行政垄断?如何反行政垄断?这始终是我国反垄断法的最大争议点。这场意见繁杂的争议,涉及的并不仅仅是立法问题,还涉及到中国改革走向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衡量一份具体的公证文书是否合格?如何判断公证员、公证处是否尽到应尽的审查核实义务.或者说公证员、公证处出具公证文书在收集证明材料等审查核实活动方面应达到何种程度?在出现错误公证书时,公证员、公证处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主张免责?公证证明标准概念为回答这些问胚而提出。笔者认为,公证证明标准是公证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操作规程,即公证程序规范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涉及到公证活动的原则、公证证明力以及公证的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公证制度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公证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9.
曾志滨 《研究生法学》2009,24(5):106-110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程序正义理念的传播、刑事诉讼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司法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对程序性辩护的探讨也逐步兴起。但是,影响程序性辩护理论产生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程序性辩护?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是否存在程序性辩护的有关规定?以及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第35条时增加程序性辩护的规定是否可行?笔者本文将追寻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强资本弱劳工”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需要有来自政府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制衡作用。由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的劳动监察就是这种制衡作用的表现。那么,在市场转型期的中国,劳动部门是否能有效承担起劳动监察职能?其他治理主体又扮演何种角色?研究发现,在市场转型和失业危机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劳动监察体制很可能在面临规制危机的同时也遭遇合法化危机。缺乏多元参与,使得作为社会对话的劳动监察难以出现:反过来,利益相关者缺乏表达途径也限制着国家触角可以抵达的范围,这是中国劳动监察遭受高成本困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