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2010春节刚过,河南驻马店一敬老院内,5名老人被残忍杀死,行凶者是该院一名五保老人。来自民间的说法是:行凶者有癫痫病史,恶迹斑斑。来自官方通报称,行凶者因精神病杀人,一天后又因精神病死亡。  相似文献   

2.
对暴力犯罪中“行凶”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赋予了公民对法条所列各种暴力犯罪实施防卫的特殊权利。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无限防卫”原则的法律确认。有的学者认为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实施防卫也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实施防卫的前提必须是“正在进行行凶、杀人……”等犯罪。毫无疑义,对正在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实践中比较容易确认,而对正在进行“行凶”的暴…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连恩青因鼻疾住进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一年半后,连恩青手持匕首,再次前往医院,接连向三名正在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捅去。这一次,他从一个普通患者变成了杀人凶手,这一死两伤的悲剧,起因只是一个在医学上难度并不算大的微创手术。这是继哈医大杀医事件后又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杀医事件,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推上风口浪尖。面对这起血案,人们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相信其必  相似文献   

4.
浅论精神疾病患者再次作案责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癫痫发作再次杀人为例,探讨精神障碍者再次犯罪的责任能力问题。认为目前对精神病还不能完全预防其复发,即使是由于停药而旧病复发再次作案的,也并非是患者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不能与《刑法》中的“醉酒的人犯罪”相提并论,责任能力的评定应与精神障碍者明知故犯或自陷于精神障碍状态而再次犯罪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无过当防卫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在刑法上创立了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防卫并无过当...  相似文献   

7.
故意杀人1997年下半年,江苏省东台市郊发生了一起故意杀人案,轰动一时。但今年5月4日盐城市检察院作出对犯罪嫌疑人不起诉的决定。此案的结果既在法理情理之中,又在人们意料之外。这是律师提前介入审查起诉阶段获得成功的~例。1997年9月6日下午6时许,东台市台东镇新北村五组组长杨存山挑起门前一担及准备往田里走时,迎面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嘴里说:“杨存山,你究竟想要把我怎样!”旋即从身上拔出携带的尖刀对准杨的胸部连刺两刀,然后扬长而去。杨存山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周增强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被东台市公安局捉拿归案,经东…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笔者理解如下:一、所谓“正在进行行凶”的理解1-不法侵害的目的明确,暴力实施已经着手。就罪犯行为来说侵犯的目的明确,已经开始着手对侵犯对象实行侵害。2-不法侵害与受害者形成强弱对峙。暴力罪犯处于有利和受害人的反抗明显处于微弱被动条件下,短暂的对峙瞬间,受害人即将承受灭顶之灾或承受不可挽回的损失。3-不法侵害,已经逼近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何为疑罪?简言之,就是“认定无据,否定无理”。日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三年前的案件做出终审判决。涉嫌因报复行凶,杀害一名12岁男孩的犯罪嫌疑人陈鸣终被宣判无罪。  相似文献   

10.
特殊防卫权是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新增加的内容即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特殊防卫权的适用条件,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 其一是三条件说。一种观点认为,特殊防卫权的成立要有三个条件。(1)防卫范围,是针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2)防卫时间,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俊歌 《检察风云》2010,(6):38-40
2009年12月21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诡异的情杀案:一名离异女子因不堪前夫屡次骚扰,最终将前夫“温柔”杀害,而杀人的“凶器”竟是酒店出售的普通白酒。更为蹊跷的是,身为命案主谋的柔弱女子未出现在案发现场,全由她的好姐妹“友情客串”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2.
“行凶”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特别防卫权的首要适用对象,是指具有伤害、杀人故意所采取的损害后果无法确定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攻击行为,它不仅包含直接故意的杀人、伤害等犯罪行为,还应包括间接故意杀人、伤害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严重违法行为以及实施杀人、抢劫等其他犯罪所采用的暴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犯罪。为此,笔者联系司法实践,结合课本内容,简要谈谈几个难以掌握,容易混淆的问题。以飨自学的同志们。一、认定杀人罪、伤害罪应注意的问题(一)怎样认定动辄行凶、不计后果的杀人、伤害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有极少数青少年,目无法纪,动辄持械行凶,造成他人伤害或死亡的严重后果。处理这类案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定罪。(1)凡是具有明显的杀人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其中,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把人杀死的,按故意杀人未遂论处。  相似文献   

14.
马岚熙 《检察风云》2023,(16):38-39
<正>哈罗德·希普曼本该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家庭医生,却最终成了一名导致200名病人“意外离世”的连环凶手。他是病人和家属口中最温暖、最让人信任的绅士,却也是手段恐怖的冷血之徒。纪录片《死亡医生:哈罗德·希普曼》通过这个“死亡医生”的故事,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病重垂危、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把我的房子留给医生”1998年9月7日,哈罗德·希普曼在曼彻斯特海德镇因涉嫌谋杀他的一名老年患者而被捕。  相似文献   

15.
幽默     
《政府法制》2014,(27):49-49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16.
瞿金达 《法医学杂志》1993,9(4):176-177
急性妄想发作是一种急性精神病,临床上并不十分少见。在我们近年司法鉴定实践中见到数例。但由急性妄想发作导致凶残杀人较为少见,尚未见到这类报导。现将最近鉴定的一例报告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位82岁精神矍铄的老人,竟有一份长达27年精神病史的档案。医院、主治医生、居委会谁都说不清档案来自何处,“到底谁为老人建立了精神病档案”的疑问提到了法庭上。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老人来到嫩江县多宝山司法所,一进屋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行了”,咕咚一声倒在地上。看到这情景,正在工作中的乔所长立即与所里的小王开车将老人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抢救,经诊断为心脏病发作。病情稳定后,又将老人拉回所里。  相似文献   

19.
论无过当之防卫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无过当之防卫陈兴良无过当之防卫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因而对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无过当之防卫的概念修订后的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  相似文献   

20.
3月12日,郑州一网友在微博上传了一段视频:在挤满乘客的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老人让座,被其拽住头发暴打,后被其他乘客分开。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当晚,郑州公交三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证实了此事。一个是本该让座的女孩,一个是不该动粗的老人,“女孩没让座遭老人暴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