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冷必元 《政治与法律》2008,2(6):115-121
持有不同犯罪观就会形成不同的对待犯罪的刑罚策略.人类社会对犯罪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犯罪恶害论、犯罪正常论和犯罪功能论三个阶段.现在的刑法不仅看到了犯罪恶害的一面而惩罚犯罪,而且看到了犯罪正常的一面而约束犯罪,另外还看到了犯罪功能的一面而利用犯罪.对待多面的犯罪必定会采取多面的处理策略,恶害一面予以制止、正常一面予以维护、有益一面予以张扬,三面结合,通盘考虑,这就是一个理性国家应该采职也必然会采取的全部刑法战略.  相似文献   

2.
仁明 《政府法制》2008,(16):15-15
刘淇:请大家微笑执法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奥运会期间,来北京的都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热情和蔼,面带微笑。我们的微笑不是装出来的,是发自肺腑的,要通过我们的微笑,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就拿安保值勤人员来说吧,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如果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就上去扶一把;看到拎着重行李的乘客,我们就过去帮一把。这就叫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3.
大众法律意识是十分复杂的,大众法律意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众的法律意识中,更多的是感性意识的内容,缺乏理性认识的成分。同时,大众法律意识与国家法律制度也存在着矛盾,大众法律意识中缺乏守法意识。对大众法律意识,我们要客观对待,要正视大众法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引导,使大众法律意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老师走了。那天,我从新浪微博上看到这条让人悲痛的消息后,忙发短信给清晨要从外地专程赶往北京探望的朋友。只是她还是没能见到蔡老师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个哲理故事引发的思考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牧师6岁的儿子小约翰闹着要去迪斯尼乐园,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了,说如果儿子能重新拼起来就带他去。不到十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地图,牧师很惊讶。小约翰说:“很简单呀!你撕碎的时候,我看到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孙帅 《中国监察》2013,(20):39-39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然要面对如何对待别人优点与不足的问题。两千多年前,孔子给我们的答案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见不贤而内自省”是修正错误的有效手段,比较而言,后者更易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赵洪祝同志在给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全体党员讲党课时指出,“对同志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要换位思考、引以为戒”。这不仅是对待别人缺点的正确方式,也是提高自己、改进工作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8.
殷来 《政府法制》2009,(8):48-5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多地从媒体中看到的是美国司法公正、文明的一面,而本文作者——一个曾经相信美国民主自由的中国人,却在美国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联邦监狱以“贩卖人体器官”的罪名错误侦讯、关押长达两年之久。在与强势的美国FBI及狱警、律师抗争的同时,作者把这两年的遭遇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实记录下来,写进《我在美国坐牢——揭露美国联邦监狱》一书。本文选自该书,它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司法黑暗、丑陋的一面,读后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直击律师三难问题的新<律师法>出台后,似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与<刑事诉讼法>冲突更是使之处于尴尬境地.我们在看到问题解决冲突的同时,应该重新审视新<律师法>的价值,我们更应看到其进步性的一面,看到它的时代背景,肯定它的立法精神,并努力改变它的处境,使其发挥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起说情,凡在政法机关工作的同志无不对此深恶痛绝。对待说情者轻则拒之门外,重则严辞训责。然而,对待说情者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态度———认真接待。这种做法似乎令人费解,但它在办案中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案件。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权势,社会关系网也比较密,往往案件到手,说情者便会络绎不绝。对此,不管如何拒绝、斥责,甚至把说情人赶出门外,这种现象也丝毫不会改变。坐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可以发现问题的两面性,即“说情”有对办案不利的一面,也有对办案有利的一…  相似文献   

11.
缓起诉制度是目前刑诉法学界所较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它起源于起诉便宜主义的理念,反映了刑事追诉理念从报复刑向目的刑的转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宽容和睦、协调有序的社会,对于犯罪不仅要打击,更要重预防、教育。宽容地对待犯罪,是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堕落为一个囚犯,从一个堂堂的市委副书记堕落为腐败分子,袁俊雏案长达27页的判决书,无声地讲述了一个贪官的堕落与腐败历程。袁俊维案的突出特点是一面大肆收受贿赂,一面装模作样地上交“廉政佥”,他的这一犯罪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贪官的两面人生。  相似文献   

13.
梁发芾 《政府法制》2012,(14):14-14
前段时间,看到了两则有关豪华官衙的报道。一则是,安徽省的望江县,作为一个财政穷县,在建“超过八个美国白宫”的办公楼。这座办公楼的建设经费,除了自筹一部分外,还挪用中央转移支付的档案馆建设项目资金;另一则是,江西省的崇仁县,同样也是一个贫困县,一面向盖房子的农民每家强收5000元的所谓建筑营业税,一面也在修建豪华的行政中心。  相似文献   

14.
《北方法学》2020,(4):151-160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性命题,情理法的实质是一个建构判决合理性的过程。以《驳案新编》为切入点可以看到,传统司法者在情罪允协的司法追求下,通过多种司法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判决合理性的建构。不同于情理法之情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情理法在运用这些司法技术建构判决合理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具有普遍的法理意义。若以现代法学的眼光审视,这种开放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值得借鉴的一面。通过个案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情理法不仅在当下依然存在,并且经过转化后其依然能够为现代的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李文彦 《法制与社会》2011,(13):123-124
虽然司法与民意都旨在追求公平正义,但由于民意具有朴素性、多元性、易变性、非专业性等特点,其与司法活动之间既有契合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由于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兴起,民意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使司法活动能够吸纳民意而又不被民意所绑架,司法机关应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对待民意,如细化不同审级之间的职能分工,逐步实现判决书公开并加强裁判文书的法律论证等。  相似文献   

16.
宋璇涛 《中国监察》2011,(18):42-43
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会使用两面镜子,一面照别人,一面照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要有本事又要守本分,既要注意大节又要管住小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2009,(9):46-4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赵辉指出,对待实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我们应该有个清醒认识。它虽然是一剂反腐良药,但对腐败顽疾而言,寄望于它能够药到病除却是不切实际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要受到实施环境、配套制度、先天缺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我国的全民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一些领导干部隐匿个人财产仍有很多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看到的多是领导人在政治舞台上的风采,却很少有机会了解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去年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长春手工制作的家具一亮相,就立刻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法》的立法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9,(10)
《行政复议法》倒退和停步不前的若干表现●杨解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已于1999年4月29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法从10月1日起施行,且要取代实施了若干年的行政法规———《行政复议条例》(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修订发布、1999年10月1日废止)。从目前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评议来看,似乎是一片喝彩声,认为它是对原《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和行政复议制度的巨大突破。但我以为,任何法律文件不论它多么完美,总会存在成文法固有的局限。我们不仅要看到《行政复…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不能只看年龄和学历,更要看品质和作风,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坚持对年轻干部深入考察、多方考察、长期考察、事中考察、全面考察。年轻是优势,也是局限。优势在于年纪轻、学历高、脑子活、点子多、束缚少、有魄力、有闯劲、敢作为;局限在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不牢,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缺乏系统了解,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对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有较大距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深厚,遇有金钱、美女等外在诱惑容易失去定力。因而非长期考察不能准确评价,非全面考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既要看其一时表现,更要看其一贯表现;既要看其大刀阔斧的一面,也要看其谦虚谨慎的一面;既要看其紧要关口、聚光灯下的表现,更要看其日常工作、平凡生活中的表现;既要看其人前的表现,也要看其人后的表现;既要看其公德,也要看其私德;既要看其对待领导的态度,更要看其对待普通群众的态度。唯其如此,才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认清、认准、认定一个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