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9):40-40
蒋德海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舆论监督是现代法治文明最典型的特点。舆论监督不仅把古代法治和现代法治区分开来,而且是民主和真理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1996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舆论监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并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解放的要求。舆论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岭南学刊》2009,(1):21-24,51
党内舆论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从理论体系建设的视角来看,这一理论体系应包括党内舆论监督的界定、主要特征、主要形式等方面内容。目前,党内舆论监督在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功能发挥等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建立健全党内舆论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新闻媒体的批评功能、创新党内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手段等措施,推进党内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重视舆论监督的对策研究,对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前提,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舆论监督能力是基础,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是根本,发挥监督合力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刘祥平 《前沿》2009,(7):3-7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舆论监督有四大趋势:执政观念的落后使舆论监督受阻现象仍然存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变化使舆论监督渐受欢迎,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日愈重大迫使党政干部学会在舆论监督中生存,舆论监督趋于制度化。新时期下新闻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和坚持自律来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要运用新闻批判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还要反应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愿望、意志与情绪、意见和建议,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有效的平台。为此,我们必须要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为舆论监督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建设,三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四是促进监督主体职业化。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我突然发现,舆论监督和第四种权力成了热门词汇,电台、电视台、因特网、报纸、杂志竞相研究和讨论如何放开“舆论监督”和新闻界如何勇于行使“第四种权力”。我国首宗新闻单位获检察院支持抗诉开庭的消息被新闻界广泛报道。1998年11月11日《广州日报》第一版报道“《工人日报》四年前败诉不公道”,1998年11月11日《羊城晚报》一版报道《新闻官司抗诉审理昨日未完今日继续/法庭激战八个钟头/控辩双方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8.
从3月1日起,云南省的“舆论监督新规”开始施行了。按规定,在云南省,如果被媒体曝光,领导干部将遭到问责。如今,已有人因舆论监督而被停职问责,这让不少对“舆论监督新规”寄予厚望的人们受到了鼓舞。但也有人表示担忧:仅仅以文件形式出现的“舆论监督新规”,能否承载舆论监督制度化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开展舆论监督,作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内容之一加以强调,要求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的确,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们国家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种特殊的舆论表现形式,在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示出无可争辩的独特优势。优势之一: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真实性新闻报道符合实际,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这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新闻的生命全在于真实。那么,开展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  新闻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威慑性和群众性等特点。近几年,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着力反映社会生活中积极的、健康的本质和主流,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同时,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政府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当然,新闻舆论监督也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新闻媒体和编采人员亦深深感受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难”。新闻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里?概括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与“维护形象”□刘恩启目前,新闻传媒正在遵循十五大精神,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不少省市颁布有关章程,要求新闻媒介加强和完善舆论监督,河北省要求批评报道不少于1/5。随着那些违背中央方针、损害群众利益、贪污腐败、违法违纪事件的曝光,舆论监督已成为...  相似文献   

12.
展江 《民主与法制》2011,(36):11-11
中国媒体在经历了五个舆论监督历程发展后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这一方面是社会的更加开放使然,另一方面还是拜新技术借力舆论监督之赐。微博,这一网络驱动型的公民参与,让滥用权力的人更加难以藏身,在推进整个社会信息公开的同时,消除信息不对称和暗箱操作,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常态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失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工作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江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朱基同志称其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强调了舆论监督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舆论监督工作,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也说明了这一点。   舆论监督搞得好,就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显示出其正面效应,也称正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打…  相似文献   

14.
共享法庭作为浙江省全域数字法院建设项目是新经济形势下的重要制度创新。数字化驱动司法系统性重塑的重要制度创新,真正将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其运行实效关系到基层诉源治理法治化,关系到共同富裕下司法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共享先行示范。通过实证考察发现,共享法庭主要有镇街、村社、特设共享法庭三种模式,因其功能丰富,又极具便利性、灵活性与融合性而深受好评。但在其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职能定位模糊且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人员选任与工作分配、工作人员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为了促进共享法庭的良性发展,需要精准定位共享法庭职能,推动共享法庭规范化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共享法庭融合性,探索创新“共享法庭+”模式,同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人员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公职人员。对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机关而言,新闻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不同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效力,极大地推动了警察队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媒体的监督没有把握好尺度,给警察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正确分析涉警舆论监督的误区,以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德意  唐光怀 《湖湘论坛》2008,21(4):100-102
虽然我国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舆论监督法,但基本原则在舆论监督法已经明确规定或内在地蕴涵了它的基本原则。言论自由、新闻党性、舆论监督权优先,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和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就是我国建立舆论监督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12):65-65
我省纪委、宣传部、监察厅联合下发《关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部门建立与新闻媒体的联动机制。支持舆论监督.《意见》建议各级薪闻媒体明确专人担任舆论监督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刊播的反腐倡廉舆论监督信息和内参.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报送。  相似文献   

18.
法庭言语的功能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素青 《前沿》2009,(5):155-159
话语只有通过言语功能和言语环境才能实现其意义。法庭言语的社会功能是审判。审判是一个以言行事的“大言语行为”,其目的是“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法庭言语活动的主要语境因素有物理场景、审判场合、角色、话题和时间等,它们都具有制度性特征。法庭言语的功能使得它具有语体的独特性,在法庭特殊语境因素的影响下,语言的使用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蒋宏宁  牛娥 《西部社会》2003,(10):29-30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评价越来越高,期望也越来越大,广大新闻工作者更是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与意志,使舆论监督不断完善。政府、群众和新闻工作者都认识到现  相似文献   

20.
模拟法庭教学为法学教育增添了生机,但常规的模拟法庭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其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网络模拟法庭的构建则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现有模拟法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辽宁警察学院的实际,提出了公安院校网上模拟法庭实训系统的开发设计,并就其构建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