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城县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的主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等系列讲话精神要求,立足本土实际,挖掘特色资源,走出一条"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子。一、以移民搬迁为契机,立足特色,创建苗族风情园镇  相似文献   

2.
桂林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2,(Z1):2-3
正近两年,原州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大手笔编制产业规划。立足特色,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率先振兴的一场旅游盛典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民委、贵州省宗教局主办,由江口县委、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市旅游局等承办的"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风光迷人的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6.
正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泉州获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迎来了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机遇。泉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门类丰富;弱势是文化资源静态展示多于开发利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感;挑战在于泉州旅游经济增速慢、旅游经济总量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设施落后、旅游产业层次低。机遇来自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会上的承诺;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路径,是选择"社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发展规划,全方位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潘小刚 《学习导报》2013,(11):17-18
大湘西地区包括湖南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江永县,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但是,在大湘西地区,存在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如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实现"1+1>2"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讯     
正"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种子基金"启动2013年12月27日,"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种子基金"启动暨签约仪式在银川举行,这一特色金融产品将有效缓解全区文化旅游企业贷款难问题。据了解,全区目前共有7600多家文化旅游企业,总资产1200多亿元,从业人员40多万,每年缺口资金达120多亿元,资金瓶  相似文献   

11.
张欣 《奋斗》2014,(2):45-46
正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因素应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文化的吸引力也将成为旅游产品竞争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面临着国际、国内冰雪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以及旅游者旅游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冰雪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巨大挑战。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库车是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一,文化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但目前面临着整体规划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滞后、旅游宣传手段单一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供给侧视角着手思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首先,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扩大文旅业的供给空间;其次,要树立文化精品意识,夯实文旅业的供给基础;再次,要优化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文旅业的供给质量;最后,要坚持部门联动,释放文旅业的供给活力,从而为助力库车县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投资720亿元,城市面积从34平方公里扩展到100平方公里。"山江公园市"催生凯里"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景区型"城市效应。隆冬,香炉山景区开发及提级改造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自2016年11月15日以来,凯里市围绕打造"三江公园市",20个重点工程全部启动建设。苗侗民族风情园、下司古镇等旅游名片的推出,改写了凯里市旅游产业"数量少""没特色""集聚弱"的  相似文献   

16.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性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崛起,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强市富民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盛而城市兴,城市兴则文化盛。文化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贵阳市观山湖区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商贸的融合,打造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使观山湖"冬有灯会庙市、夏有旅游文化节",推出"多彩贵州·爽爽贵阳·花城观山湖"城市名片,建设"爱心观山湖"精神文化品牌,突出城市文化个性,增强旅游城市品牌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分析了旅游与文化相互促进的主要内容,指出了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提出了闽东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那仁满达 《实践》2016,(4):41-42
正近年来,苏尼特左旗紧紧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支柱和特色产业,打造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我旗先后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德格苏之乡""中国蒙古族塔穆嘎文化之乡""内蒙古乌兰依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沙嘎文化传承基地"和"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肉石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