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后悔     
我的丈夫张玉诚逝世整整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在我的眼前。多少次在餐桌旁我还默默地等候,仿佛他马上就会下班回来。有时我感觉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而是又为厂里的工作出差了,只是路途很远,时间很长。 我和玉诚共同生活了25年,他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伴侣、知己和同志。恋爱时我们就曾立下过誓  相似文献   

2.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览》2012,(7):17-24
“1989年底.我被派往澳门工作.大家知道.澳门是一个小地方,面积只有2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长期被葡萄牙占据。后来.中葡双方经过谈判,在1987年签订了中葡联合声明.确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尽管当时距离回归还有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任务却很多。我主要分管文化、教育、体育,还有法律政策研究室这些工作。我对当时能被选派去澳门做回归的工作.感到非常荣幸。”接受采访时,宗光耀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枇杷的联想     
一想起枇杷,就想起它那温润的样子.常常会使脚步在纷繁的忙碌中停下来.斜歪身子、屏住呼吸对着她凝神很长很长时间。那感觉就像第一次看到某个心仪的人一样.思维有了片刻的停顿。  相似文献   

5.
思念是什么     
思念是春蚕吐出的丝,缠缠绵绵地延续着,最后却把自己轻轻地包裹在里面。  相似文献   

6.
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窑洞,周恩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着长胡须。是因为没有时间刮吗?诚然,时间对于当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但周恩来留长须却另有原因。1927年,蒋介石在叛变革命时对周恩来说:“在黄埔时,我是校长,你是政治部主任。现在,我是总司令,你还是来当政治部主任吧!”周恩来立即说:“我劝你还是跟革命走吧!假如你把我抓住了杀我的头,我跟共产党走的意志还是不会变。你要靠国民党发家,如果我们把你抓住了,我就把胡子刮掉!”从那以后,周恩来一直留着长须。有人不知其缘由,…  相似文献   

7.
张鸣 《廉政瞭望》2011,(15):52-52
晚清时节,辜鸿铭在张之洞的幕府做过很长时间,写了一本名叫《张文襄幕府纪闻》的小册子。其中有一则,是写曾国藩的。他说,曾国藩最大的过人之处,是不排满。如果他排满,中国势必分裂.列强就会把中国灭了,所以,“孔子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相似文献   

8.
正魂断最是春来日,思亲弹泪过清明。清明时节总能掀开我深埋在心底的对外婆的思念,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幸福时光,随之泪水会充盈眼中,这种思念是一种心底的痛,是一种永久的怀念。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所以与她的感情特别深厚。外婆她老人家虽然去世十多年了,可是她的身影却时时  相似文献   

9.
我离开乡里去上大学的时候,爷爷用一块布包了一把泥土放在我的行囊里.一再叮咛:那里离自己生长的土地太远,时间长了,会感觉不舒服,就放点泥土在水里,喝了就会没事。记不清我在远离故土的地方身体不适时有没有喝过那泥土,但记得我一直珍藏着那一把黄土,直到我念完大学,重回故土。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高中毕业后回乡的青年.回乡后就向村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此后.我一直积极靠拢党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可这两年。我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的富裕户很重视.经常找他们谈话,很快他们中的有些人就入了党。相比之下。书记却从没找我谈过心。我曾主动找书记要求汇报思想。他却说没时间。前些天,我从党刊上了解到.有些地方正在开展“双向培养”工作,提出:把富裕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富裕户。把党员富裕户培养成村干部。对此。我感到有些迷茫。我虽然还没成为富裕户,但我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是不是像我这样不是富裕户的村民入党就没希望了?  相似文献   

11.
做,就对了!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这句话.我很想修正一下.改为“人类会因梦想的实践而伟大”。很多人在心里摆了好多想法,想着等我赚了钱就去环游世界、想着等我有钱就创业、想着等我把英文练好就到外商公司上班……这些念头想着,却都不行动,五年、十年过去了,才开始懊恼这些梦想都还未实现。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党员,在一家私企打工.据我所知,公司里还有一人也是党员.由于公司没有党组织,我们又是经常变换住址的租房族,基本上没有可能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党费也很长时间没有交了.因为午休时经常在咖啡厅闲聊,我发现,这层楼内的二十多家私企中,像我这样的"口袋党员"至少有二十名.我们是组织的人,却不在组织,有时真的很苦恼.你给我们出出主意好吗?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我的头脑都很清醒.但有时也会找不到车钥匙,甚至想不起住得离我很近的芳邻的名字。我怀疑.下次我是不是能够很快踩住刹车.以躲避寻求刺激的小松鼠。有时候我的嘴笨得连两个音节的单词都说不利索。  相似文献   

14.
于斐 《求贤》2011,(12):50-50
在公司.我素有“老黄牛”之称。该我做的,不该我做的,都被我一个人包揽了。别人喝茶聊天时.我却忙得团团转。 因此.同事和上司虽然倚重我,但这种重视却让我喘不过气来.同事们经常动不动就丢过来一个文件夹,让我帮他们做:上司有什么事.也都是直接把材料往我桌上一放.让我抓紧时间完成。尽管颇有怨言,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15.
怀念父亲     
正时间过得真快,不觉父亲已经离开我们12载了。都说岁月能冲淡人的记忆,但是,它却冲不淡我对父亲的思念。父亲一生坎坷,但是他很坚强。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毛孩的时候,每到快过年时,母亲都会为没有面粉做好吃的发愁,而父亲却不慌不忙地天未大亮就套上毛驴拉着大车出门了,到天黑回来时,总能弄满一车材禾和几袋子核桃、葡萄干等干果。第二天拂晓,又把这整车的宝贝拉出去换取我们所需的面粉  相似文献   

16.
又到回家过年时。在北方,遥望我的家乡贵州—那片充满了生机活力的层峦峻岭,那片把我抚养成人的“富饶的贫困”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思念。想回家过年!到车站、码头、机场一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0哪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哪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人群中,找个农民工兄弟打听,辛苦一年,为何把钱花在路上?他会毫不犹豫告诉你,家有妻儿老母、兄弟姐妹,还有祖宗坟墓、家乡水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17.
粮食的神性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颗饭粒的人,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按理说从去年就已经进入所谓的“最后冲刺”,全部心思都应放在所学课本上,复习,复习,再复习。但是,由于读书,特别是对文史方面的偏好,我一有机会,就顺手拿起文史读物阅读,有时,一口气能把很长的一篇文章读完。对《党史纵横》杂志,我也是这样。我结识这本杂志也十分偶然,是一次爸爸下班带回的。当时,有五六本杂志,但只有这本上的一些文章题目十分吸引我。这些题目很有文采,很能打动人、吸引人。当时,正值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我急欲想了解“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恰在这期《党史纵横》…  相似文献   

19.
魔方     
我常常感到生活是一块复杂的魔方,而对生活进行文学性的叙述则是各种旋转的方法———把一大堆零乱的哪面儿都有的小色块归置整齐。我知道拼出一个侧面的色彩比较容易,只要不去管其它色块的前途只专心地经营一种,很快就会拼出来。难的是各种颜色都能各得其所,那实在需要天赋的聪明,我知道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没有那么难的事情。可我在各个方面都是很笨拙很低能的人,因为深知自己的这个弱点,我从不猜别人给我出的谜语,也不做任何智力游戏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提问,因为我总是直接奔向“圈套”和“陷阱”。有时我却不过同事们的邀请和他们…  相似文献   

20.
父爱无言     
王立世 《正气》2000,(3):46-46
母爱如潺潺的流水 ,如呢喃的燕语 ;父爱如无际的天空 ,如无边的海洋。当我打好背包要离开故土和亲人时 ,父亲最爱说的“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久久地响在我的耳际。我望着父亲满头的银发、饱经风霜的面容 ,想着他说这话时的神态、语调和眼睛里满含的期望 ,心海里波翻浪涌 ,难以平静。开往太原的列车伴着一声粗犷的长鸣徐徐启动了 ,伫立在站台上父亲的身影越变越小 ,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天色之中。沉浸于往事回忆之中的我对父亲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算起来 ,父亲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小时候 ,父亲在外地工作 ,隔很长时间才回一次家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