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国际活动空间极其狭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分析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和调整党的对外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突破了解放区的狭小天地,走上了世界政治斗争的大舞台.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国际活动空间极其狭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分析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和调整党的对外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突破了解放区的狭小天地,走上了世界政治斗争的大舞台。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并成功地执行了正确的对外政策,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外交工作的经验,对党在当今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的外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一、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开  相似文献   

4.
王晓芸 《求实》2012,(7):26-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变和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和更新政党外交的思维、理念和运作方式,从支持"以苏联为首"到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更新,从无产阶级政党到全世界各国各类政党的对象扩展,从注重意识形态到关注国家利益的重心位移,从促进国家间关系到推动全球治理的内涵扩充等等,完成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过程。正是这一转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延续性、开放性、多元性、学习性等鲜明的中国特色,拓展了政党外交的发展空间,增强了政党外交的发展动力,指明了政党外交发展的方向,使其在世界政党外交格局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重构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将联合、拥护苏联,反对一切帝国主义战略转变为既联合苏联又积极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新战略。在新外交战略的重构过程中,以斯诺为代表的国际友人对延安的访问、报道,不仅宣传了中共的新主张,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共外交战略的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挥交流沟通、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新趋势:密切政党交往,推进沿线国家政党互信和政治互信;以政党交流为切口,增强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创新政党合作方式,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要求,更加积极主动,为"一带一路"战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的创建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注重对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的观察与分析,并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逐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原则,为新中国创建独立自主新型外交作了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准备。这些主要观点和原则包括: (一)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愿在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国际、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过“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不丧失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在世界政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外交以和谐外交为理念,以公共外交为方式、以多边外交为平台,正在频繁的国际互动中重塑体现东方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角色、观念和文化为分析基点的研究范式,在解释当代中国外交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外交经历了由"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对我有利、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总结了建国 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运用毛泽东同志分析、处理外交问题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适时调整了我国对交方面的方针政策,继承、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从而使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抗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切合实际地形成灵活的外交战略,取得预期的成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不仅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与西方国家有着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而且因为在抗日战争的最初几年里,作为其上级指导机关的共产国际还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形成一套切合抗战实际的新的外交战略,中共在外交观念和政策策略方面曾经经历过一段复杂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丰鹏  简红艳  杨红 《世纪桥》2011,(3):28-29
抗日战争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外交政策,明确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准确地阐述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制定了“三条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这些原则和策略在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明确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方海平 《世纪桥》2009,(11):15-1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毛泽东的“结盟”外交战略使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中取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础上,敏锐而深刻地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60年来,新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为本国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外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努力开展多边外交.科学分析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家协调发展.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如何理性处理中国和平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中国和平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兼顾中国和平发展与促进世界共同繁荣,中国应承担怎样的国际责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是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领导者、开创者和实践者.他具有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科学判断了总体国际形势,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预见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指明了我国对外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确定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方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根本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外交业绩:调整"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不断改善和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改善和发展中苏、中俄关系;推动睦邻友好,创造良好周边环境;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了世界和平.邓小平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树立起新的庄严形象.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韩国庆一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的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是中共民间外交大发展时期。中共民间外交之所以能够广泛开展是有其历史机遇和条件的。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斗争和共同的利益把中国人民和世...  相似文献   

20.
政党外交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现了由不成熟到成熟、被动到主动、倾向内敛到积极进取的转变,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独立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局势等经验。新时代,应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将广泛交流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主动参与对外交往,推进交往方式创新,塑造和提升党的国际形象,加强党的对外工作的队伍建设,不断开创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