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 4株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5株不同血清型的鸭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 5株同一血清型的鸭沙门菌为研究对象 ,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 ,从 2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38条能在这 3种菌中有较好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了 10 2个DNA片段 ,其中 14个菌株共有的谱带仅有 1条 ,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 10 1个 ,占 99.0 % ;对RA的 4个菌株扩增出的谱带数为 5 1条 ,共同片段有 12条 ,多态性片段 39条 ,占 76 .5 % ;对沙门菌的 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 4 6条 ,共同片段为13条 ,多态性片段 33条 ,占 71.7% ;对大肠埃希氏菌的 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 4 8条 ,共同片段 4条 ,多态性片段 4 4条 ,占 91.7%。在 8条引物中进一步筛选出 1条引物G12 ,其图谱中 5 35bp的条带为鸭疫里氏杆菌所特有 ,330bp的条带为沙门菌所特有 ,12 2 7bp的条带为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表明G12可作为分子标记用来鉴别这 3种细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AF株的培养滤液能使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逐渐丢失、核浓缩等;90%(27/30)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能液化明胶,具有致病性,培养滤液具有改变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生物学活性;10%(3/30)的菌株不液化明胶,无致病性,培养滤液无改变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生物学活性;经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疏水和凝胶过滤层析,从AF株培养滤液中分离获得分子质量约为55 ku、能水解明胶及改变细胞形态的活性蛋白质.证实,降解明胶的蛋白水解酶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影响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活性物质,可能是细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二倍稀释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54株耐β-内酰胺类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一步开展了耐药泵表型检测、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检测以及脉冲电泳指纹图谱和耐药泵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54株RA临床分离株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66.7%和98.15%;耐药泵抑制剂氰氯苯腙可使53株RA对β-内酰胺类药物MIC值显著下降(P<0.01),MIC下降倍数最高达到2048倍,耐药率依次下降为88.89%、46.30%、22.22%和38.89%;54株RA的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4株RA基因组经Sma Ⅰ酶切后以82%相似性系数为界,可分为13个脉冲电泳群,同一群的不同菌株可以认为是同一菌株不同克隆亚体或突变体.Ⅱ群、Ⅲ群、Ⅶ群、Ⅷ群、Ⅺ群和Ⅻ群对头孢吡肟和V群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是由耐药泵介导的,而其他群的菌株则出现了其他机制.说明,耐药泵只是介导RA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 rRNA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1~19型16 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对比,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rRNA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进行检测,只有鸭疫里默氏杆菌的DNA能扩增出680 bp的特异条带,其他细菌的DNA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相应序列完全一致;同时分别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DNA和菌液10倍稀释进行PCR扩增,对鸭疫里默氏杆菌DNA的最小检出量为1.907×10~(-5)g/L,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液的最小检出量为1.5×10~4CFU/mL.证实,建立的基于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 rRNA的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给10日龄健康鸭颈部皮下接种鸭疫里默氏杆菌(RA)及颈静脉注射明胶酶,分别建立了感染与酶作用的动物模型.以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研究了感染及酶作用对血-脑屏障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后第24、48、72、96 h和颈静脉注射明胶酶后第3、6、9、12 h,脑脊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升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基底膜粗糙、部分节段的连续性中断,脑血管周围水肿、管腔面不光滑、内皮细胞肿胀、连接处开放;感染鸭血清中利用明胶酶谱法能检测到鸭疫里默氏杆菌明胶酶.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鸭血-脑屏障机能障碍,在此过程中明胶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对江苏、安徽两省86个鸭场的发病鸭从日龄、品种、流行季节、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结果,在57个鸭场的樱桃谷鸭、番鸭及野鸭体内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92株,而从麻鸭的病料中未分离到该茵;分离到病原的鸭最小为12日龄,最大为41日龄,主要集中在12-30日龄;这些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这些地区鸭场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至少有5个,其中1、2和10是流行株的主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贵州省三穗县4个养鸭场和安顺市某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RA相符;5株分离菌有4株为血清2型,1株能与血清3型和血清11型RA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所有分离菌均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且能复制出典型RA感染临床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苯尼考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部分半合成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均携带aac(6′)-Ib、oqxA、ermF、tet(X)、floR和IntI1等6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结果表明,贵州省三穗县目前主要流行RA血清2型,该血清型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经过 1987年3~4月,富民某鸭场及昆明某鸭场从外地分别引进狄高鸭5000余只,北京鸭1800余只,前者先后发病3000余只,发病率为60%,死亡1200多只,致死率40%;北京鸭发病1000余只,发病率55.56%,死亡200余只,致死率20%。在10~15天曾使用过鸭瘟疫苗免疫,四环素、土霉素治疗,均未得到控制。 (二)临床症状 病鸭食欲减少、呼吸困难、喘气、拉黄绿色稀粪。后期废食、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缩颈、眼半闭、呆立不动、呼吸加快,胸腹起伏明显,达80次/分以上。有的不时发出呜叫,声音沙哑,抬头伸颈,张口呼吸、眼鼻有浆液性鼻液,排黄绿色稀粪,头向上向后弯曲,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重组蛋白P25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鸭疫里默氏杆茵血清1型(RA 1)基因组文库中筛选获得的一种"保守假定蛋白P25"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A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诱导表达的重组P25蛋白纯化后进行包被,十字交叉滴定试验确定,此ELISA的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6ì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64,与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鸭血清无交叉反应.以RA 1的P25为包被抗原对RA 2、5、8、10血清型的标准分型血清和经临床剖检诊断的病鸭血清进行检测,其结果均为阳性.以RA 1型的P25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了RA 2、5、8、10的P25基因.所扩增的P2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抗原表位在这些不同血清型间高度保守,提示此P25蛋白是各种血清型RA间的共同抗原,所建立的ELISA可以用于检测不同血清型RA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鉴定临床症状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并分析病原耐药性。通过采集临床样本、细菌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动物感染试验确定6株分离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将其命名为RA-SS1~RA-SS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仅对头孢氨苄、氧氟沙星、利福平及磺胺异恶唑4种抗生素较为敏感,对其他常用的16种抗生素并不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除arm A、bla(SHV)、bla(CTXM-9G)、erm A、erm B及erm C 6种耐药基因没有扩增出来,oqx A、oqx B、erm F、aph(3′)-Ⅱa、rmt C、aac(6′)-Ⅰb、qnr B、bla(DHA)、bla(OXA)及qnr A 10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100.0%、83.3%、83.3%、50.0%、50.0%、16.7%、16.7%及16.7%。结果表明:从贵州某养鸭场分离出6株RA;各分离株具耐12种以上抗生素高达100.0%,1株RA可同时耐17种抗生素,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首次报道在RA分离菌株上检测出16S rRNA甲基化酶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RA分离菌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出率关系紧密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本研究为RA的鉴定、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中存在1对新的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RiaR/RiaS,且在黄杆菌目中高度保守。为探讨RiaR/RiaS在鸭疫里默氏杆菌中的作用,采用同源重组和结合转移的方法构建反应调节器RiaR的基因缺失株RAΔRia R和回补株RAcΔRia R,并比较了它们与亲本株RA-LZ01在生长、抗生素敏感性和毒力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差异;通过RA-LZ01和RAΔRia R的原核转录组测序,进一步分析RiaR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RAΔRia R在其生长、抗生素敏感性和毒力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转录组分析表明,从RAΔRia R中筛选到203个差异基因[lb(FC)值的差异倍数≥2且P<0.05]均为显著上调的基因,提示RiaR/RiaS是1对负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TCS。COG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程度最高的差异基因为功能未知的基因(50个,19%),其次为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相关基因(29个,11%)。KEGG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12.
为确诊湖北省某鸭场自然发病的13日龄雏蛋鸭的死亡原因,对送检的7只病鸭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病毒PCR/RT-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病鸭临床症状为头肿大流泪,脚软,共济失调,排白色稀便。病理剖检观察到病鸭有严重的全身浆膜纤维素性渗出和脾坏死,法氏囊、胸腺萎缩;分离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结果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得出该分离菌对头孢类和阿莫西林等敏感;通过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鸭呼肠孤病毒条带;组织病理学观察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脾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批鸭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与鸭源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大量发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型和2型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A)血清1型和2型的菌体蛋白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了血清1型和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菌体蛋白表达特点,研究了差异表达蛋白与血清型及细菌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质谱分析鉴定出17个差异蛋白,代表11种蛋白质,其中有7个是RA的外膜蛋白,5个是酶类,3个是热休克蛋白家族,另外2个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推测它们可能与RA的血清型及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抗鸭疫里默氏杆菌(RA)tD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应用纯化复性的重组tD15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应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抗RA tD15重组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采用腹水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用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腹水抗体;采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以及测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效价及其相对亲和力。结果显示,获得2株抗RA tD15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遂被命名为4#、16#,2株细胞株经反复冻存复苏,体外传代仍能稳定分泌抗体;4#单克隆抗体属于IgG1,κ链;16#单克隆抗体属于IgG2b,κ链;4#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3 200,腹水效价为1∶12 800,16#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6 400,腹水效价为1∶204 800;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识别大小约为34ku的蛋白,说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是特异性识别tD15蛋白的抗体;这2株单克隆抗体能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全菌裂解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鸭源的病原体发生反应;测得它们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52×109 L/mol和1.00×1010 L/mol。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可能识别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雏鸭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人工感染 7日龄雏鸭 ,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 2 4h后 ,感染鸭开始出现死亡 ,且在 4 8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 ,在感染鸭的心、肝、脾、肺组织出现纤维素性炎症 ,脑和肾组织分别出现脑膜炎和坏死性肾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16.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是引起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病原菌。国内从1980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发现本菌存在。福建至今未见资料报道。此次作者等从3只突然死亡的康贝尔鸭中,分离出3株鸭疫巴氏杆菌,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1988年1月中旬,福州市某鸭场送检3只7周龄病死鸭(康贝尔种)。以无菌操作解剖,取心血和肝、脾、气囊等脏器作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7.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toxigenicEs cherichiacoli ,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菌。ETEC具有两类致病因子 :一类为肠毒素 ,另一类为黏着素 (或称定居因子 ) ,已知的黏着素有K88、K99、F4 1、F4 2 和 987P等。ETEC借助这些黏着素定居于宿主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上 ,从而大量繁殖 ,产生大量肠毒素 ,由肠毒素造成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病理性变化 ,导致幼畜腹泻[1] 。ETEC产生两种肠毒素 :一种为耐热性肠毒素(ST) ,根据抗原性及宿主差异 ,ST又分为ST1(STa)和ST2 (STb)…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和同一鸭场隔3个月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RA)菌株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等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新兽药鸭菌消对RA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7 mm,对人工感染和临床病例治疗试验结果,治愈率分别达95.0%和91.2%,比氯霉素、氟哌酸、青霉素的平均治愈率高46个百分点,在各地推广应用200多万羽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 natipestifer ,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 ,以 0 .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 7日龄雏鸭 ,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 ,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保护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