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到1996年底为止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协议金额达到260.2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141.86亿美元,位居外国对中国投资的第2位,投资项目达148888件。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日本企业对外战略的调整,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额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较快 ,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亦是日本企业重要的投资区域 ,但其金额少 ,占对华投资比例亦较小。由于中国对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税制的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困境等原因 ,致使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在近期内很难有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3.
经济短波     
《东南亚》2002,(4)
日本在亚洲投资的企业七成赢利 日本贸易振兴会2002年11月对日本3 967家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1 519家企业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昌黎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6-112
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30多年的曲折发展,出现过两次高潮,现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则陷入长期停滞,前景黯淡,日本企业纷纷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为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前言近来,在越南对电机、电子零件、运输机器等设备进行扩充的日本企业不断增加,人们认为今后日本企业在越南的事业扩大将会加速。本文将对日本企业对越投资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就受资国越南的定位加以考察。一、日本企业对越南的关注1.日本企业极其关注越南日本企业对越南极为关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在泰国直接投资的概况日本企业对泰国(包括东盟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在泰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仅增加34家,而1972年增加62家,1973年增加76家。从投资额来看,1971年为900万美元,1972年为3000万美元,1973年达到34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以1985年的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所导致的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对东盟各国的投资趋于活跃,这是从1987年开始的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尽管趋于停滞,但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却进一步增多。这是因为日本的跨国公司在开展国际化的战略中,把东盟各国置于作为其出口生产基地的地位,为此增  相似文献   

9.
日本证券系风险投资公司与母公司利益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宇  苏鹭 《东北亚论坛》2004,13(3):58-61
从属型风险投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日本风险投资呈高比例本体投资、后期化投资取向以及放任型投资治理等特征。日本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投资公司 ,通过策略性投资争取IPO市场潜在发行企业。利益冲突可在相当程度上解释 ,为何承销商从属型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IPO发行折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以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协会为契机带来的日元升值,日本企业积极地展开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泰国作为投资市场早就引起日本企业的注意。1988年泰国的外资投资额(以日本资金为首)达到了峰值。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等新竞争对手的兴起,加之原主要投资国、日本的经济衰退,泰国的外资投资额趋于停滞,泰国的外资投资批准件数在1992年以前连续4年持续减少。但是,由于新一轮日元升值的到来,1993年以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中的功能,这也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进一步讨论。原则上,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离岸市场有助于克服人民币自由流动受限这一障碍。历史经验也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离岸市场能够有效地推进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输出、跨国企业四者并举的"中国模式",其中未来的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和配套准备才能真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