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论危害环境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近的地方,既能与刑法保持一致,又能区别于其他犯罪。下面,笔者拟从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及与刑法有关条文的区别二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危害环境罪这一新课题。一、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因危害《环境保护法》中  相似文献   

2.
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及行政从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及行政从属性向泽选在我国社会工业化程度日渐提高的同时,作为工业化负面效果的危害环境的犯罪开始出现,某些地区还相当严重。如何准确地界定这类犯罪,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对该类犯罪的两个基础性问题(概念及行政从属性)...  相似文献   

3.
危害环境罪若干问题研究向泽选一、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关于危害环境罪的概念,从理论上探讨的不多。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1)危害环境罪是指通过恶化环境而危害人身健康和财产等的犯罪。它要求产生一定的危害,至少对人类的根本利益存在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犯罪结果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结果概念辨析鲜铁可犯罪结果(亦称危害结果)是刑法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与犯罪行为、因果关系及犯罪未遂一系列问题密不可分。然而,犯罪结果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已经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陈洪 《特区法坛》2006,(4):20-21
环境违法犯罪,亦称“危害环境犯罪”,或“公害犯罪”。所谓环境违法犯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违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侵犯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及其他公害.情节严重,应受法律制裁的行为。环境违法犯罪是近现代社会伴随着高度发展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一类新型犯罪。环境违法犯罪除了与一般刑事犯罪具有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CRIMINALLEGISLATIONOFENVIRONMENTALCRIME环境犯罪,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愈演愈烈,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不断侵蚀和抵消着改革的业绩和成果。它不仅对人类赖以依存的环境本身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吞噬着国家、集体和人民的财产,危及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然而,我国现有刑法典对环境犯罪未作专章规定,对于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并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刑事责任,除运用散见于刑法分则个别条款之外,大多是适用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比照刑法的有关条文来追究刑事责任。现行刑法典的若干规定,对于我国当前环境犯罪愈益严重的现…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犯罪     
公司犯罪是公司等有关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施或发生的一种刑事违法行为。它危害国家对公司管理的制度和秩序,危害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阻碍公司制度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的破坏性。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司犯罪的立法和实践。有的在商法典公司编、有的在公司法专设“罚则”章,有的在刑法典作规范。我国1997年新《刑法》对公司犯罪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本文拟就公司犯罪的概念、法律特征、办理公司犯罪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粗浅的分析。一、公司犯罪的概念、法律特征所谓公司犯罪是指公司以及公司人员等有关主体为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我国走私犯罪的现状和态势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当前我国走私犯罪的猖獗态势和新特点以及对我国当前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所造成的特别危害。通过引入“无规范理论”和从供求角度考察,对走私犯罪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出了有效遏制走私犯罪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断有触目惊心的家庭成员间的恶性伦理杀人案件、报复社会的重大恶性杀人案件等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频频撞击着人们的神经.掩卷观之,令人扼腕,令人愤怒,也令人深思.2010年6月,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开展为期7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暴力犯罪,系犯罪学对犯罪进行分类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行为人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进行攻击性破坏行为并且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其侵犯对象可能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公共利益等."极端暴力犯罪",是指具有极大攻击性并且造成极严重社会危害的暴力犯罪,上述桩桩件件的灭门案便是典型形式.  相似文献   

10.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析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汀 《山东审判》2005,21(3):64-67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故意或过失地破坏森林、草原、矿藏、珍危动物、土地等自然资源和无过失地污染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人的健康、财产和环境遭到严重损害或者有使其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的行为。一、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及其与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冲突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①我国刑法的罪及个人原则要求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责任,如果不能证明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法人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法人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徐辉一、法人犯罪的产生及涵义的界定(一)法人制度与法人犯罪研究法人犯罪,首先要研究法人制度与法人犯罪的关系。因为,法人犯罪是以法人的独立存在为前提的,确切地说,它是由法人对利润地追逐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造成的。1....  相似文献   

13.
所谓单位犯罪,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为了给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经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概念与一般犯罪概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或者说是种与属的关系。犯罪概念是一般概念,是属概念,单位犯罪是特殊概念.是种概念。可以说,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的行为都是犯罪的一般概念,是以犯罪行为为中心的,不涉及犯罪主体的问题。因此,单位和自然人一样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也于法有据.这一条的规定,应当是单位犯罪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伪造罪的概念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造罪是以行为方式(伪造)进行归类的一类犯罪,而不是一个具体罪名(为论述方便,以下称为伪造罪)。近年来,伪造犯罪犹如瘟疫般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而作为伪造犯罪的主要行为对象的货币、有价证券、文书等在国民日常生活与经济交易活动中,均极具重要性。确保这些有关社会共同生活利益上不可或缺的并在经济交流方面所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的真实性、有效性,维护作为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支柱的经济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伪造罪的概念要正确理解伪造罪,就有必要对伪造罪的概念进行科学、客观的理解。现行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伪造罪…  相似文献   

15.
郑凯 《刑警与科技》2007,(2):122-125
“两抢”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人身和社会治安秩序,是近年来最关乎群众安全感、对社会影响甚大的突出治安问题。从犯罪侵害对象(物)、犯罪人、犯罪动机和手段,以及犯罪环环境和机会等综合角度分析,可认清“两抢”问题的公共性危害及其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注定是令人难忘的,我们目睹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也正在经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经济短期休克,社会生活暂停。国内刚刚得到控制,国外却又开始蔓延,以国为界的人流和物流管控给经济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于病毒给生命健康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也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失和公民人身权利的损害,但它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是不同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比其他一般刑事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它是一般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因为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的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不是特定的人或者个别人的人身或财产的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罪,就是故意或过失地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是本罪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区别危害公共安全罪同其他刑事犯罪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它不仅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妇女的人格和名誉,而且危害妇女的生命。同时还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民的生活秩序、家庭幸福。所以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历来是我们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引发犯罪的原因无论是家庭失和还是家庭失教,无论是家庭溺爱还是棍棒教育,无论是学校拒收还是社会浸染,其结果都将直接侵害未成年人的权益。而当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势必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创伤、性格扭曲,于是违法犯罪就发生了。我们发现,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有必要围绕“权益侵害”问题进行探讨。权益侵害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权益侵害是指各种致害因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侵袭和损害。权益侵…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在科学技术革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日益严重和突出,出现了不少只图眼前利益和经济目的,严重污染环境和对环境横征暴敛、肆意开发、破坏自然资源的活动,导致了生态平衡失调,影响了经济建设,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贻误子孙后代。于是,环境犯罪就应运而生,也可以说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前,我国的环境犯罪现象也十分突出,如何用刑法的手段来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犯罪,使生态免遭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997年 3月修订的新刑法在“妨害社会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