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法机关办了错案,最有权威的法定监督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监督纠正,还有什么机关能监督纠正?《监督法》对个案监督问题既没有作出肯定的规定,也没有做出禁止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个案行使监督权并不违法。对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正确行使个案监督权,是个确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宪政制度下的个案监督——《监督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机关办了错案,最有权威的法定监督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监督纠正,还有什么机关能监督纠正?《监督法》对个案监督问题既没有作出肯定的规定,也没有作出禁止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个案行使监督权并不违法。对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正确行使个案监督权.是个确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大的个案监督权如何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的人大在个案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个案监督视为一条监督司法工作的新途径,并要求通过全国人大的立法将其制度化。在有关个案监督的立法①出台之前,我们有必要从法理上探讨一下人大个案监督权的宪法根据、适用个案监督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比较合理的立法选择。一、个案监督权的宪法渊源及其限制在研究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权之前,我们不妨首先全面地考察一下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权的宪法渊源。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2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4.
李曙光 《法制与社会》2010,(27):18-18,20
人大监督法院工作应当遵循司法独立原则、集体监督原则、事后监督原则、间接监督原则。本文认为当前各地人大在行使个案监督权时,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并提出了规范人大个案监督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人大制度完善、发展和运转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如地方选举中的违宪现象、地方立法的行政化倾向、人大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的负面影响等等。关注和分析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人大制度运转中政党政治的正确知识 ,抑制地方立法的行政化走向和利益躁动 ,规范地方人大监督使其保持宪政姿态 ,使各式监督尤其是个案监督符合法治理念(有理 )、监督到位并切实有效 (有力 )以及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节制 (有节 ) ,对于促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大个案监督难点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地方人大恢复以来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个案监督工作不懈探索 ,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成功地监督了一批案件 ,纠正了一些错案 ;有的通过监督不仅纠正了错案 ,而且还追究了某些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 ;有的为了规范监督工作 ,还就个案监督工作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个案监督工作搞得相当活跃。尽管如此 ,个案监督工作仍然存在着监督手段运用不足、监督力度不够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个案监督工作的实际 ,想就个案监督中遇到的几个难点问题谈谈看法。一、监督的个案范围及重点案件究竟应该如何确定监督哪些个…  相似文献   

7.
浅谈人大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案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却对此心存疑虑,担心会妨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笔者以为.问题不在于人大能否对司法工作及具体案件进行监督,而在于如何通过法律规定国家权力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实现人大监督方式的法治化。 一、个案监督的法律依据及其限制 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涉及到与个案监督权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对地方人大开展个案监督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实行依法治国 ,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的监督作用。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重要职权。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 ,接受人大监督 ,是确保正确司法、公正司法的重要前提 ,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在强调人大监督作用的同时 ,却出现了一种与宪法与法律不相符的“监督”行为———个案监督。所谓个案监督 ,是指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人民法院审理具体案件的司法活动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已在不少地方性立法中得到了肯定。我们认为 ,这种个案监督将会带来许多弊端。(一)个案…  相似文献   

9.
容缨 《政法学刊》2003,20(4):9-12
个案监督是我国一些地方人大近年来开始运用的一种监督方式,但对它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意义,实践中存在不同看法。从保障审判公正的角度看,个案监督这一做法与独立审判原则存在着对立和冲突。人大对审判工作的合理监督,应当着眼于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全局性的监督,以维护法院的独立审判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人大个案监督,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上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形成一致的看法,有必要对人大个案监督的合理性作出进一步的考察,以为一方说服另一方增加有力的论据。本文以一地方中级法院接受人大部门个案监督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人大个案监督中存在严重的无序及混乱状态,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监督法的创新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法规范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加强和改进了监督工作,增强了监督实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但监督法仍存在监督主体窄、监督形式不够多、程序不够细化和对监督者的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司法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忠民 《河北法学》2006,24(4):7-10
在人大对司法(法院)的监督上,主要应反对以所谓"司法独立"、"法官良心自治"为借口规避监督的观点,同时也应防止以监督权替代审判权的倾向.一种新的思路是:人大切实管好人(法官),但不干预审判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人大常委会并不是和人大制度同时诞生,它是改革开放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产物,它的设立使地方人大成为更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但应对监督的范围和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应包括"违宪监督",对"两院"行使监督权时以不干涉司法独立为限。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应为法律监督权,对检察权“行政权说”提出质疑。法律监督权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对全部检察职能都可以作出法律监督权的解读。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制衡论,宪政基础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制及宪法对检察机关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监察法》的出台既是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的立法确认,也是腐败治理法治化的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的集中表达。近年来,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立法与适用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各种思想观点的荟萃和制度理论的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论域。监察法学的研究论域具有独立性和集中性,这是由其特殊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研究对象所决定。当前,要加快创设和建构监察法学学科,推动监察法学研究方法的整合与更新,持续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稳定的理论知识供给和制度选择方案。监察法学的研究要确立其学科论域的基本构成,包括监察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建构论、法律关系的主体适用论、监察制度的过程控制论和监察程序的衔接保障论等。在确立研究论域的基础上,监察法学应当坚持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来保持其实践性品格,并继续兼蓄其他学科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话语和中国气派的监察法学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昌庚 《行政与法》2006,3(7):56-59
人大监督功能弱化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一是人大监督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二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为人大监督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文化土壤;三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改革选举制度;四是改革和完善人大自身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实施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重塑政府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但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大的监督缺乏有效性,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作用有限,社会监督软弱无力,司法监督流于形式。对此,应采取强化人大监督,对内部行政监督制度进行改革,增强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司法监督的效能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正确的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在当前研究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政法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司法体制改革应当坚持从国情出发原则、最广大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司法独立和司法监督相平衡原则、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吸取外国司法经验又决不照抄照搬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效能的原则以及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原则。  相似文献   

19.
熊菁华 《行政法学研究》2005,(3):122-124,130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做好涉及临时性许可的政府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工作时,首先要正确理解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原意,“一年”的期限是地方政府就临时性许可提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启动立法程序的期限;同时还要主动把握立法权限和时机,对临时性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再审查”,切实履行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在我国民事案件中的适用--以新闻侵权案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志 《法学论坛》2004,19(6):36-43
我国的新闻侵权案件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或隐私权的冲突;另一类则为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冲突.从法律关系的性质看,体现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冲突的新闻侵权案件,不是民事案件,而是宪法案件;纠纷双方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宪法关系.公民或媒体享有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而接受这种监督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宪法义务.所以,对这类案件中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应当适用民法的归责原则,而应当适用宪法的归责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