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对循环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概括、总结和理论抽象,并直接指导和应用于循环经济的实践。循环经济学的建立,需要对现代经济学在“扬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现有的环境经济学以线形经济为研究客体,试图在现代经济学框架内解决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因而它不应成为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侧重于理论探索,使循环经济学循着它的思路而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站在了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为未来经济发展廓清了思路,循环经济学是它的应用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杨思留  辛其兴 《求索》2008,(10):132-134
契约理论是政治经济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渊源。从卢梭“自然状态”的古典契约到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现代契约思想,都表达了“普遍同意”的社会理念,揭示了社会存在主体之初始地位之平等性,体现了市民社会法治思想的政治思维,成了现代宪政的逻辑起点。从经济学思维范式的演化看;以秩序和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宪政处于一切制度框架的最上端,是生成制度的制度。生成制度的“源规则”就是宪政。据此,宪政经济学从宪政思维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这一分析范式将是研究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在内的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严枝现在经济理论界经常提到的“产权”(Propertyrights),按其词义,通常也被译作“财产权”或“所有权”。虽然不能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在产权问题的研究上毫无“成就”,但把产权问题引人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却不是从现代西...  相似文献   

4.
《求索》2003,(3)
汪安佑 ,男 ,1 963年 3月出生 ,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 (湖南财经学院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经济学》高级研讨班、北方交通大学。现为中南大学“区域经济”硕士点“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等方向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理论。其研究方向为 :经济学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知识经济学 )及企…  相似文献   

5.
一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的起始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起始于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Terence W.Hutchison)于1938年发表的《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该书为反对传统经济学的演绎主义方法论,特别是反对本世纪30年代盛行的各种“先验论”方法,首次将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引进到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1.发展战略的理论准备 《经济研究》主编张卓元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中作出如下概括: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引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成果,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7.
袁建提出“树根理论”袁建认为,如果“现代市场经济是资本经济”这一命题成立的话,那么,我们过去所学的经济学恐怕都要重新编写,因为那些经济理论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理论而现代经济学则是以资本为基石。由此他提出一个“树根理论”:国民经济或一个企业的经济就像棵大树,地下部分是商是经济,上面是资本经济。如果极浅,风必榷之。近年,中国的房地产钢材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就是因为其发展已超出商品经济中人们的需求,这正是资本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不和谐造成的。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商品经济已具一定的基础,而资本经济又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萨缪尔森与斯蒂格利兹不同的学术背景、融入主流经济学的程度、面对的经济问题以及不同的“经济学理念”等方面 ,对两本同名的《经济学》著作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兼从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演进过程中 ,通过分析研究 ,得出几个有趣的结论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正从贵族化走向贫民化 ,从对基本理论的评述转向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从说教式转向谈话式  相似文献   

9.
《创造》1994,(1)
“泡沫经济”现象研究的理论构想经济学界在谈论80年代以来盛行的世界性金融投机行为时,通将它称之为“泡沫”,而把一国虚拟资本脱离实际经济过度膨胀的经济现象,称之为“泡沫经济”现象。要解开“泡沫经济”之谜,应创立一门“泡沫经济学”。一是对“泡沫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人们长期认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政府的行为,以为建设小康的主体是政府,殊不知真正的内在主体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是家庭经济、村级经济和城镇经济。这一观点不仅是实践的概括和提升,也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自生能力”暗含理论的衍生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新 《思想战线》2005,31(6):32-36
运用历史归纳法,对各种过渡经济的特殊形态进行归纳概括,是科学解答过渡经济学规范性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从逻辑上探讨“过渡经济”的一般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理论思路,从而有助于科学、系统地解答过渡经济学的规范性问题,推动过渡经济学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由陈鸿字教授主编的《区域经济学新论》一书最近已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8万字。该书在大胆地借鉴、吸收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区域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些基本范畴、基本问题的认识。该书认为,为使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规范,必须在理论上解决三大问题:1.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关系问题;2.作为边缘经济学科的区域经济学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的吸收、融合问题;3.区域经济学与其他涉及到空间范围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理论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13.
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学者虽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消费需要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并对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把消费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理论经济学科进行研究,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尹世杰教授便是较早从事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之一。1979年4月28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两篇关于消费经济问题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其中尹世杰在《加强对消费经济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消费经济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的观点,开始把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1982年9月,全国经济学界许多学者,专家聚集湖南湘潭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消费经济学学科建设讨论会。1983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一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06,(7):55-55
马涛在近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核心前提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是人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但在西方,“经济人假设”是被严格限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内的。而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将这一理论“假设”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研讨会”就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主要观点是 :一、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与会代表指出 ,自1980年我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学”以来 ,我国的生态经济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已经明确了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践 ,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完全来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国的生态…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中推进经济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中推进经济理论的研究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改革20年,自然也是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大发展的20年。毫无疑问,这20年是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20年。思想解放首先导致经济学的开放和现代经济学的“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在清除“左”的思想负面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不彻底性显而易见.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在方法论问题上存在较多的误解和偏见,导致政治经济学“深不见底、宽不到边”,难以形成深刻和系统的理论.理论只有面向社会实践,特别是面向人们的经济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概括,才能提炼出一些本质的要求,再由本质拓展,形成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回顾与展望”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3月23日至24日在厦门召开。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经济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回顾。学者们普遍认为,我们过去照搬别人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因而造成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缺乏有说服力的阐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19.
外在性又称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效果,是指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活动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非市场性”的影响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不是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地强加于他人的,施加这种成本收益的人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外在性有外部负效应和内部负效应之分。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为他人带来利益,则称为外部正效应,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则称为外部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哲学学科的标识性旗帜:经济的智慧理念和经济的人文关怀 1999年11月13日,张雄教授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哲学家再也不能漠视经济学和经济活动,经济学家也不能再拒绝哲学。他提出了经济学和哲学“联姻”的观点。哲学智慧理念和人文关怀对于经济学发展和拨开经济实践中的种种迷雾,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和哲学如日月相互辉映,本来是经济学的固有传统。经济学家的哲学思维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埃里克·罗尔在《经济思想史》中指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具有分析头脑的经济学家。”理性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理性是从哲学理性即自然法中脱胎而出的,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指出,“自然理性是理性之母”。关于“经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