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跃春 《国际展望》2012,(1):26-33,47,115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大国外交的趋向。野田新内阁已经明确表示参加TPP谈判。日本热切参加TPP谈判的主要意图是重振日本经济,在地区问题上纠偏中美关系,制约中国在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参加谈判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分裂,也将对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跨入九十年代,日本统治阶层公开提出要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实现第三次开国。海湾危机,对日本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努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海部的"大国外交"遭到沉重打击 1989年8月海部俊树上台后提出"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部的外交构想在1990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组合与调整的新时期,中日关系以及这一大框架之下的日台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基于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台湾当局则竭力拓展“外交空间”,开展“务实外交”,试图借助外力,抗拒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不久,就提出了要在战后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的构想,而且,这个构想很快就出台了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提出要和过去首相的谈话不一样,尤其是要和战后50周年时候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不一样。安倍的一个基本表达意思是,如果都是一样的谈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安倍的这种构想,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6.
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转向源于冷战结束后,"两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下,克林顿政府完成了对其传统安全型转为综合安全型的新全球战略的调整,重点逐渐趋向于亚太地区.布什政府上台后加快以亚太地区为重点的全球战略调整,还有其推行以NMD和"五维战争"为标志的新军事战略的图谋.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将对亚太地缘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但受各种因素所限,其所作所为难以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7.
冷静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凋、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奥巴马总统上任伊始就开始着于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留在这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投书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路、新转折、新行动,强调亚太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宣告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强化联盟体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美国的领导作用、保障美国的利益及推进价值观.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在自民党政府右倾化加剧的背景下,日共基于自身"在野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经验,在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在野党联合政权"构想,并在二十八大上将实现这一构想上升为政治任务.该构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野党联合政权"的性质、建立步骤、目标与任务、分歧处理原则等.日共推动构想实现的主要举措是,呼吁推翻自民党政府的统治,积极与其他在野党进行磋商,倡议在野党尤其是日共实现"党势跃进",推动市民与在野党开展联合行动,与其他在野党进行选举合作.该构想虽然获得日本部分群体的积极响应,但要真正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韩国文在寅政府提出了三项主要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构想。"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构想"是对未来半岛及周边经济功能进行远期规划。"新北方政策"包含中国,但因为中韩之间已经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其"增量"在俄、蒙,突破口可能是"东北亚超级电网"。"新南方政策"的重点在东盟和印度,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部分地域相重合,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形成竞争合作态势。当前,"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和"新北方政策"的最大障碍在国际关系方面,一旦朝核问题获得转机,朝韩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走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论克林顿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对1992至1994年间东亚地区一系列重要事件——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日美同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的反应。该战略以“预防性防御”为主旨,反映出克林顿政府要在后冷战时代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接触方式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愿望。但是“预防性防御”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如何落实这些构想,同时,亚太地区变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也要求华盛顿在推进“预防性防御”战略时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拿捏分寸。  相似文献   

11.
日本重回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界有种说法,认为从战前到战后,日本的亚洲主义分为三种位相:即政略亚洲主义、心情亚洲主义和思想亚洲主义。日本能否彻底回归东亚认同,重建所谓"思想亚洲主义",既关系到东亚共同体构想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中日各自在共同体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随着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亚太经济合作结束了自1964年日本学者小岛清首提亚太经合倡议以来二十多年的徘徊局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简移APEC)于1989年11月应运而生。几年来,APEC已经发展成为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工  相似文献   

13.
苗杨  蒋毅 《当代世界》2015,(1):71-72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国内国外新形势而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构想。西藏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应当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重要契机,实现交通、贸易、金融、能源和现代物流业等领域的跨越式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曾在多项经济指标上位列亚洲四条小龙之首的台湾,2004年的人均GDP,竟然被长期位居末位的韩国超越了,这个变化,让许多我认识的台湾朋友感到错愕、不解、甚至震撼。大约10年前,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 提出要将台湾发展成“亚太营运中心”的构想。这个构想的理论基础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中国大陆经济的迅猛发展,台湾长期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的发展形态必须调整,朝作为一个亚太地区的服务业中心方向转型。换个角度理解,当中国大陆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制造中心的时候,台湾以其优越的地缘条件及作为大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主导下,相比亚太地区原有的众多自由贸易协定,TPP谈判呈现"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倘若TPP机制完成全部谈判,极有可能超越"10+3"、"10+6"等既有机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然而,TPP各谈判方在基本谈判模式、农业、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劳工及环境标准、投资等众多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一方面,TPP机制"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增大了完成全部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任何区域合作机制若要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都难以承受中国的长久缺席。有鉴于此,无论美国推动TPP谈判是出于外交战略考量推动"亚太再平衡",还是出于经济利益动机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国都可以多重FTA机制为战略依托,应对TPP机制的潜在挑战。只有如此,才能既不过早陷入TPP机制的束缚,又不至边缘化于亚太区域合作的主流制度进程之外。  相似文献   

16.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在未来2年将逾百万吨福岛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此消息引发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但西方媒体却对此"集体失声",甚至美国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对此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许.国际舆论场的反应不一,折射出西方主导的国际传播秩序严重失序.西方在日本排污入海事件上保持沉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日本长期通过价值观外交"拉近"与西方关系的结果,其中隐含着西方舆论霸权的惯用伎俩和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当代日本知识界对东亚共同体的再思考与再出发加以回溯与整理。日本的东亚观曾经被国家至上的军国主义者所滥用,当代东亚共同体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东亚人民对战前"大东亚共荣圈"的疑虑和批判。如何在思想上超越历史,便成为当代东亚论者不可回避的挑战。本文以日本的"东亚"论述为轴线,叙述了从响应中日战争爆发的东亚协同体主张、顺应近卫声明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至战后受区域化与全球化影响而复兴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从中发现日本学界呈现出一种"超国家"的倾向,不论是出于现实政策的需要抑或政治思想的推导,他们皆不满足于单一国家的政治体制,而经常提倡多国与跨域合作。文中并以平野健一郎的东亚论述,作为超越日本不正常国家困境的一个显例。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北部同中国和俄国接壤,东部同日本毗邻,西海岸距中国山东半岛的最短距离约190公里,南部距日本本洲岛180公里。朝鲜半岛不仅连接日本海和东海,而且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因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亚洲的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的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地区大陆与海洋之间在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经济合作等方面的交汇点与桥梁,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展开各方面新的部署,美国的举措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和地区格局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提出亚太地区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独赢与普赢、猜忌与互信的抉择。文章探讨了亚太新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两岸难以超然于亚太新格局,两岸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但在亚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中,两岸可以从新的视角谋求共同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李莹 《南风窗》2011,(13):94-95
日本是一个由灾难与紧急状态催生的国家。这次被菅政权称为"未曾有"的灾难,会否给日本复兴带来希望?日本内阁府6月9日公布的今年首季度GDP修正值,较上季度下降0.9%,按年率换算为下降3.5%(原先估算是下降3.9%)。另一则消息则涉及今后的经济成长:经济产业省近日估算,如果正接受检修的核电站无法重新运转,关西、北陆、四国、中国及九州5家电力公司8月的供电量将比预期减少11%,且剩余电力储备率仅为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