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产品生命周期与生产的地区性变化紧密相连,并随着产品的不断革新而向落后地区扩散,这—扩散过程可以描述为飞雁跨越摸式,它可以打破经济传递的梯度模式的限制,跨越梯度最小率。因此,这种模式可以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我国各种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本文选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法、净出口指数法等方法测算、比较了我国21种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TC指数测算分析表明出口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其价格、质量、信誉、品牌竞争力等均有一定竞争优势。山东农产品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需发展地域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建立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大力发展地域品牌。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总体上是处于劣势。但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已失去比较优势,有些农产品的外贸优势正在加强。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入WTO,必须扩大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会大门洞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利用WTO的规则,掌握农产品市场开放的主动权,把市场开放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王学东在《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发表了《外交政策中韵非物质诉求——国家声誉研究》一文,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诸如经济收益、安全优势等物质性的诉求;另一种就是国家的声誉、威望或者形象等非物质性诉求。国际政治的主流理论对于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贸易、地缘战略等的探讨比较多,而对于国家的威望等非物质性诉求的研究涉足较少。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高低,决定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和获得利润的能力。我国一部分农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也应看到在产品质量、品种、营销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劣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二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要推进农业企业化发展;四要高度重视培养农业国际化专门人才,推动农产品出口增长;五要加大对出口农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对农产品的出口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庸》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和谐世界、共生共赢从来都是国际法学追求的目标之一,福建省国际法学会2007年年会将“和谐世界与国际法”确定为会议主题,意在引导国际法学界关注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国际法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研究。此项动议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怎样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业出口创汇,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一、调整农业结构———打造适销产品。1.农业结构调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减少并逐步淘汰那些国际市场不需求的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即不追求每亩地有最高产量,而只追求每亩地有最高收益,追求最少投资下的最高回报。2.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应是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已进入高峰期,如果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把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 ,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实践模式 ,即从不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发 ,通过首先发展东部增长极形成一个自主化的产业增长链 ,然后 ,打破传统的梯度发展的限制 ,实施西部飞雁式跨越梯度的扩散 ,有效地缩短了地区结构差异和经济发展周期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增大、层次加深,面对国际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将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国际竞争力的内涵,了解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找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尽快树立竞争优势地位,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入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实践证明,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我国农业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一、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第一,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迫切需要。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以后,优胜…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理论探讨》栏目中,陈金贤、王琼《关于中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一文,对目前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个人信用制度的起步状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李智敏、丁巨涛《促进我国知识生产的途径简析》一文,论述了促进我国知识生产的途径:一是加大政府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力度;二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塑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四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公共采购政策;五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西部开发》栏目中,张志海、高贵艳《西…  相似文献   

13.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一文,提出了党的“五大优势”: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他认为,这“五大优势”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些优势,一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这个总结非常到位,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总结。文章中有一个关键词使人印象最为深刻,这就是“独特”二字。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有区别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间的竞争不仅在国内市场,更多的是在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是贸易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运用知识产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我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现状,提出提升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面对农业国际化新形势,我国必须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的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综合营销能力、信誉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加强创新农产品供给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管理体制、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国内支持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我州的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加大我州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工作力度,通过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外贸出口,其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技创新和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优化农产品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27目的《法制日报》发表了焦洪昌写的《法治与财产权》一文(以下简称焦文)。编者说,这是“借法学学者专家之脑、之笔,以形象语言、通俗笔法,阐发法的理论与精神,为普及全民法律意识造势”。但笔者认为,焦文的发表并不能起到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相反地却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故笔者也拟对法治与财产权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与焦洪昌同志商榷。一、法与财产权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原始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法,也无所谓财产权。恩格斯说:“国家不是从来…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研究》2006年第3期发表秦治来翻译的格鲁姆《国际关系学:从不仅仅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一文前,“内容提要”概括指出:国际关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即使西方一直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也仍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统一体。纵观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史,美国的现实主义受到了结构理论和历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挑战;从学科现状来看,西方的狭隘主义正在逐渐消失;从美国以外的区域来看,欧洲大陆学者在战略研究、冲突研究等一些主要的国际关系学次领域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开始,中国农业将从此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直接面对经济国际化的新环境。中国农业要实现在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是要靠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做保障。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在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农业、创立农产品名牌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我省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江西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对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扩大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