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士陈 《新东方》2011,(3):35-38
基于对国际旅游岛视域下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重要意义的分析与梳理,解构国际旅游岛视域下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图景,探析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代表。面对城乡转型中乡村文化面临的现状和困境,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一是需要重新界定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内核,做好乡村文化在传承中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使之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鲜活生命力;二是需要审视城乡文化各自的时空体验和充分利用各自的本土性资源,在互哺和共生中凸显乡村文化的独特个性;三是要创新乡村文化传承的方法,动静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四是要做好乡村文化精英的培育,夯实乡村文化的基础,激发现代乡村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并从实际出发,试探性地提出了平衡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三大措施:严格遵循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建立适宜的开发模式;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戴彩虹 《前沿》2014,(13):193-195
军坡节是独具海南民俗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乡村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军坡节与海南乡村旅游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军坡节文化可以凸显海南乡村旅游的特色,而乡村旅游能为军坡节文化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当前以军坡文化为平台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就要彰显军坡节节庆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当地民众的参与,军坡节的运作也要逐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商品--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翀炜  张帆 《思想战线》2004,30(4):129-133
现代旅游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安排。现代旅游提供给人们的只可能是一种想象的真实 ,它所具有的商品属性要求人们必须以文化和经济相交的视野去对它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7.
旅游快速发展的50年内,旅游和人类学学科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矛盾而不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一直被用来批评旅游以及阐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众旅游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指责.但是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人类学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旅游的发展、减少旅游对社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人类学存在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 ,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 ,多元文化并置、“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乡村地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鲜活主题内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文创产业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科技手段应用、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秦会朵 《理论月刊》2023,(8):93-102
乡村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重要的发展业态,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型、市场导向型产业,目前对政策、资源、资本依赖性过强,内生式发展动能不足,这主要源于对核心要素认知失真、参与主体间行为失调、文化价值失语三重阻碍因素。采用“驱动力(Driving Forc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DRS)模型对乡村文化旅游进行价值重构,可为三重价值失语问题提供一种解决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撒露莎 《思想战线》2013,39(5):63-66
旅游人类学关注的真实性问题涉及旅游真实性概念界定、"舞台真实"、"虚假事件"、旅游商品化、旅游体验、游客类型等问题的讨论。追求真实是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基本要求和目标,真实性是整个旅游活动的基础,也是旅游活动的生命线。商品化并没有非真实性的本质属性,商品化与真实性也不具对立的必然性;舞台化不是一定以"虚假事件"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只要做到了充分尊重历史,遵循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充分尊重东道主民众的认同,科学发展,旅游真实性不仅是必须实现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王远坤 《求索》2008,(9):74-75
从生态文化视域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系统有内在关联性。乡村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不断交互作用的累积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不能重自然生态而轻人文生态,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在当今城市(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保持和延续乡村生态内层的文化根性和价值特色。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护自身的人文生态,要注意尊重和维护乡村旅游经济中村民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并且注意克服乡村旅游给当地人文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项目和样式,更要关注和研究这些项目和样式背后的文化环境,分析其在当时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探索在现代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和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晓莲  戴光全 《思想战线》2005,31(2):134-140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新现实"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俊玉 《前沿》2006,(2):235-237
在全球化时代,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主要包括: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的自觉;对本民族文化优缺点的自觉;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以促进民族文化独特性发展的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文化发展应在文化自觉指引下走文化整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杨琼华 《创造》2014,(1):76-77
正如果没有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就难以启动;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启动了的乡村旅游势必难以持续发展。近年来,云南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在民族地区,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的十里荷花、广南县坝美的世外桃源;大理州剑川县寺登街的茶马古道集市、洱源县茈碧湖畔的梨花院落;丽江的大研古镇、泸沽湖的摩梭风情以及迪庆州的高山草原、雪山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顺生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虽然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已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边缘学科———中国旅游人类学 ,则是 2 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趋向。与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比较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存在着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科研成果不多等问题。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无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都远不能与西方相比。揭示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之不足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对促进国内旅游人类学这一新学科健康发展 ,还是大有裨益的。一、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 ,它…  相似文献   

18.
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人类学"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对旅游业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在一些西方国家里,一些旅游业研究的学者提出了"旅游人类学"这一新的学说,使旅游业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促进了旅游业的新发展.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rn)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人类学家,他的旅游人类学理论有独到的思想观点和模式,引起了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人类学的早期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人类学家对于少数族群儿童成长,尤其是族群文化与儿童人格养成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美国教育人类学的萌生和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美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讨论了美国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对教育问题的理论与观点,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兼容旅行文化的学问,其"商标"是所谓的"田野作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当做一个静态的、封闭的、落后的、族群和空间的假定和规定.今天,一批人类学批评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新的主张,如"空间实践","后民族志实践"等.这种带有"范式变革"的转型,不仅意味着民族志研究在族群和传统学科领域受到了挑战,同时也是对所谓"表现危机"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