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俊如 《乡音》2011,(5):26
从《乡音》上看到"河北农信杯"我的政协我的家有奖征文启事,不由眼前一亮:我也有话要说呀!我有两个家,一是"小家",即我日常生活的家庭;一是"大家",即我履职参政的殿堂。"大家"、"小家"都挺忙,因我是肃宁县政协委员,且连当14年了。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给网站主办者和相关部门的建议是六个字:自律、给力、规范。日前,有媒体发表有关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蹿红文章,介绍了其成功经验。近些天,国内出现3家效仿的克隆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说我是一个"怪人":一是迄今为止做过23次肝癌手术,先后被多家医院判过"死刑",但仍然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二是从农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摸爬滚打30年,仍不愿回机关;三是没有问题寻问题,喜欢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其实,我并不是怪人,我有自己的想法,组织用了我就不能让组织失望;群众选了我,  相似文献   

4.
我的梦想     
<正>妈妈告诉我,我是小时候误用药物导致失聪的。我不知道是什么药,也不觉得失聪有什么可怕,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声音"是什么。妈妈没有让我用手语"说话"。我在解放小学用读唇来听课,妈妈也成了学校里的"特殊旁听生"。上学不久,学校组织艺术节,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只有我默默地当观众。看到别人笑,我也跟着笑,看到别人鼓掌,我也跟着鼓掌,但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妈妈说我也应该表演节目,她找到了省杂技团让我拜师学习软功柔术。我  相似文献   

5.
<正>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大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黄永腾"孩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一天不工作我就觉得很烦恼。和孩子们这样的亲密朋友关系,让我觉得弥足珍贵。"在78岁高龄的"孩子王"黄永腾心里,孩子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一辈子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6.
因为有你     
李小波 《中国减灾》2012,(6X):43-43
<正>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的家乡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受到严重损毁。而后,我以一名"一村两大"志愿者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地震是灾难,也是机遇。它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家乡。我从学生到一名志愿者,从学  相似文献   

7.
<正>汉语教会了我很多事情。其中,对我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汉语学习给了我一个相信自己的"心"。我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可能性。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我们全家在美国住了六年。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是一个只会说:"Thisisapen."的初中生。比我大  相似文献   

8.
<正>雾的自白:我是雾,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我造成的;我与绿水青山和谐相处,与地球是互补关系,与人类是亲密"友党",互惠互利,持续发展;我帮助人类健康提供有用的基质——水汽,我为植物提供营养,如果没有我提供的晨雾,茶叶就不会有如此好的质量,就不会受到人类的如此喜  相似文献   

9.
<正>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之霸气,让听者倍觉不爽。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对此发文指出:很多官员言必称"我的",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所有"和"居功意识"。介绍地理位置时,"我的东边是某市、南边是某县",俨然"溥天之下"之威;介绍随行人员时,"我  相似文献   

10.
<正>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最高的学历是高中,最高的职务是村委会主任,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广州,最遗憾的事是报名参军被刷,最骄傲的事是儿女三人都与部队结缘。受父亲的熏陶,我兄妹三人延续着父亲"绿军装的梦",小妹当过通信兵,大妹在部队医院工作,我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到武警部队服役。父爱如山,父亲的爱,让我懂得责任担当,父亲"绿军装的梦"教会了我坚韧,坚定了我追逐"绿色梦想"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王修 《人民公安》2014,(22):36-37
<正>如果把我曾经执著追求的文学梦想比喻为"主产品"的话,那么,我现在所从事的公安宣传工作显然属于我得到的"副产品"。经过六年的摸索和努力,曾经的"副产品"已经变成了"主产品"。爱好是最好的动力2006年,我一边写散文一边学写新闻短评,并陆续刊登在《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宿迁晚报》上。2008年8月,我带着一摞发表我文章的报纸到公安机关应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我呆在厨房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多,这里几乎成了我个人的"包干区"。开始我以为喜欢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我家惟一不禁烟的地方。可这几年"家庭政策"放宽了,客厅偶尔也可以抽烟了,但我还是愿意呆在厨房。难道我真  相似文献   

13.
石平 《乡音》2011,(8):31
记得爱尔兰伟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当然,萧伯纳先生在这里说的"家",是指自然家庭;而我想借用这句名言中的"家",是要说"我的政协我的家",生活在政协家园中的美好心情和状态。我是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本职工作是教学;但当我2003年成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时,就如同进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不管是与省政协机关的各位领导一起开会或外出考察,还是参加每年的全会,对我,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政协机关  相似文献   

14.
<正>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相对于一般的小家庭来说,我的家多少有一点儿特殊:爱人是中共党员,而我是农工党党员,我家也算是"多党"之家。  相似文献   

15.
<正>阿乙的中短篇小说集《灰故事》写得最好的是封面的那段话:"在经过一段自作聪明的写作后,我慢慢知道:我本质是个悲伤的人,悲伤降低了我的阅世门槛,使我以为世上并无一人值得嘲讽。"  相似文献   

16.
<正>临近六一,我也开始像女儿一样兴奋:用折纸做了漂亮的花束,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水彩笔在墙上画了几个卡通的动物;用即时贴剪了"儿童节快乐"几个大字贴在门上;甚至连电脑桌面都换成了可爱的漫画形象……我这样的表现,让女儿有点奇怪,她问我:"六一儿童节,是我的节日啊,你干嘛这么开心?"我很郑重地告诉女儿:"谁规定六一只是你的节日?六一也可以是我的节日,希望我和你一样永远都有一颗童心,这辈子都过儿童节。"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18.
<正>吴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从小学到中学唯一一位教我语文课的女教师。吴老师没有传统中的那种"师道尊严",她讲话风趣、幽默。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在做自我介绍时,她就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她说:"我姓吴,口天吴,张口向天的吴。不过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张口向天说,我现在只能张口对你们说……"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覃晓兰 《两岸关系》2014,(12):54-55
<正>亲爱的大伯:今天是10月10日,是您去世51周年的忌日。虽说我们并没有见过面,但当我看到您的照片时,就想起父亲覃天熙、二伯覃汉川和四叔羊翬,你们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当我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耳畔又回响起您雄浑的声音:"当漂泊异乡的时候我却追念故乡的风光故乡的欢乐呀是我现在的惆怅。"半个世纪前,您辛勤的劳作,倡导"新诗歌运动",笔耕不辍,获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