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经过70年的发展,日本农地利用管制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农地法》为主体的农地利用管制法律体系。建立了农地利用规划、农业振兴地域整备、农地转用许可、农地权利转移许可等多种农地利用管制制度。并因应社会变化,创设了促进土地利用的管制制度。日本农地利用管制制度发展历程,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值得我们在土地利用管制制度上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竞争力提升密切相关。从单一经营主体到多元化经营主体竞争形成过程回放,正好证明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变迁由强制性制度改革变迁向诱致性制度改革变迁转换,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农地产权明晰、经营权被放活、有条件的农区渐进推行农地承包权退出、多级土地银行体系顺势建立等,这些都是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存活且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 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 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 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地制度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实质与农地制度息息相关。农民负担沉重,现存农地制度给予他们的权利日显捉襟见肘,对于作为制度的规矩者法律如何应对这种现实,有关学者提出了种种解决思路,立法机关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政策和制度差距大,主要存在城乡不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资政策等,这些不同的制度和政策,造成了农村存在农地抛荒的现象。要解决农地抛荒,应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改善社会分配不公的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农业企业家,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明 《理论前沿》2007,(1):45-46
正规金融发展农地担保面临较多法律障碍,亟须借鉴民间融资"农地抵押担保制度",从法律和金融制度等方面加快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地抵押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消除阻碍农地流转的制度障碍 ,积极进行相应的制度体系创新。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对农地流转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 ,政府还要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引导、规范 ,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水平较低。基于流转制度的变迁及流转动因进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可以明确从降低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和提高流转后的预期收益角度去探索政府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比较合理的思路。因而应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弱土地保障功能;加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力度,为农地规模化流转铺平道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及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将进一步参与和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经贸法规体系。中国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唯一的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通过农业“绿色”立法,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农地使用权立法,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使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货币化、股份化,促使农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检讨我国农地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农地政策、农地立法与集体农地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充分肯定农地政策在集体农地权利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注意到了传统资源对农地制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国家立法是保障农地政策实施的可靠途径以及公法和私法对农地权的不同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国农地利用制度的设计基础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物权制度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这一基础制度目前是不可动摇的。因而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内外(地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与发展情况入手,采用文献对比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农地金融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从农地金融制度设立的背景、构建的可行性、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我国农地金融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产权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产权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制度创新包括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安排两个重要方面。不同的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结合成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经营规模与产权制度的结合方式要受到经济社会条件的约束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有其相关的约束条件、创新成本和绩效。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营是农地使用制度变革的根本方向。由于基本国情的制约,我国农地使用模式选择上的决定性因素是农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家庭经营是在最大程度上适应我国农地资源状况的农地使用模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要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我国农地使用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农地产权制度产生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本文拟结合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探索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中的优缺点,寻找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的依据,设计出符合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贵州省某一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地制度创新是现阶段中国农村问题的焦点之一。该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紧迫性和制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创新的目标及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而深化农地制度的关键是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因此,在诸多的农村改革任务中,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关系农村整体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