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网络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据对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地的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越来越高,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说除了杀人等直接侵犯人身的犯罪外,其它几乎所有犯罪都可在网络上进行,如电子盗窃、网上诈骗、网上恐吓等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犯罪由此产生。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上的"非主流",其中有不少青少年才子在互联网方面有所建树,但是有另一部分人却成为网络世界的"黑客",这也标志着网络犯罪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行为因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已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是高科技犯罪中的一类,是计算机犯罪在信息社会网络化环境下演变而成的新型犯罪。2000年至2004年是对于网络犯罪研究的高峰期,而目前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乃至网络犯罪的整体研究处于平缓期,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青少年网络犯罪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本文拟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并在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刑事措施,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治安形势最好的国家之一。自2016年,我国刑事犯罪的立案总数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上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大,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刑事犯罪处在高发期、转型期的基本态势尚未得到彻底扭转,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以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非接触犯罪为主要犯罪形式的势能仍处在集中释放期,刑事犯罪从网下走向网上,跨区域、跨国境犯罪成为常态,犯罪的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公安机关面临着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的双重压力,刑侦部门打击治理犯罪工作仍然艰巨复杂:刑事犯罪的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虽有下降,但仍有发生且危害严重;以盗抢骗为主要犯罪形式的侵财型案件比例增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多、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黑社会犯罪在向组织形式"合法化"、组织头目"幕后化"、打手马仔"职业化"趋势发展;网络贩枪犯罪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拐卖人口犯罪呈现新的特点。面对刑事犯罪 "从静止到流窜、从个体到组织、从网下到网上、从业余到职业、从职业到专业"的特点和趋势,我们在思想认识、侦查方式、勘验检查、打击处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针对上述特点和趋势,刑侦部门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抓好新时期打击的重点,实施数据侦查战略,加强刑侦专业化和智慧刑侦建设,构建打击刑事犯罪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成因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冲陛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社会现象。从青少年犯罪占人口的比例数字看,美、英、法、意等国约占5—6%,我国约占千分之六,是全世界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必须看到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盗窃团伙十分突出,占各类刑事案件之首,占青少年盗窃人数的70%。无论犯罪人数的上升、人身危险程度,还是作案手段、盗窃数额等都今非昔比,势态严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消极选择、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及网络造成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在网络社会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急剧增长,突出表现在发案率逐年递增,大案要案增多,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从教育、技术、法律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防范和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网络事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 ,成为青少年犯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心理学家等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不仅关系到高新技术的法律保护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互联网法制建设现状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影响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性共同课题。在即将迈步进入对世纪之际,青少年犯罪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前不久,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学生枪杀教师和同学的校园暴力事件,打破了世界的宁静,使全世界为之震惊。这充分说明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趋势:l.青少年犯罪数量急剧增加。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我国基本上不存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困扰,更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70年代末80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已严重威胁到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筑从思想道德、教育到文化建设、行政监管和法律规制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被当今国际社会列为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仍然保持高住运行态势,且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从江西省的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与全国基本相同的态势,但在犯罪结构、犯罪形式、犯罪人年龄结构、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行为特征等方面,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文章对当前江西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作了客观分析,以期为防范和治理江西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犯罪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青少年团伙犯罪以财产犯罪为主,故意伤害案件、性犯罪逐渐增加;团伙组织形式松散,但开始呈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团伙成员文化水平低;团伙犯罪与网络关联密切。我省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失;畸形情感、物质需要;青少年个人势单力薄;“黑”、“黄”网络文化的腐蚀。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科学性,学校教育全面性,青少年自我教育、保护的主动性,社会防范广泛性,法律处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专业化,犯罪手段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犯罪形式多样性,犯罪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是新时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显著特点.教育的缺失,网络环境的不规范性,以及网络立法的滞后性是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为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整治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以便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结帮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青少年网络帮派名目繁多,组织结构比较严密,结伙从事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大。不良心理需要和畸形物质需求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的犯罪内在动因,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不力为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缺位也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社区组织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如何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仅就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一、在社会生活的一定范围内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现代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非理性成分的发展和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网络成瘾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从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频率来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在侦查青少年犯罪时,也可以根据网络和青少年犯罪的密切联系,及时明确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20.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使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其预防措施有:建立青少年网上行为的监控机制;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引导;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