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精神伤害行为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精神伤害案件日益增多,但由于现有立法对精神伤害行为规定的不够完善或不够明确,对此类案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精神伤害罪,民法、行政法对精神伤害行为的规定也比较粗略.因此,弄清精神伤害行为的类型和实施方式,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严重伤害行为为犯罪,并明确界定刑法、民法对精神伤害行为的管辖范围,对于进一步完善精神伤害行为立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不予支持的,这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因而,笔者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从具体的审判实践中阐述了理由,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尚存在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条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限制了该制度的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是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具备损害后果、侵权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应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并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该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发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司法实务中,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刑事被害人在受到利益侵害时,其精神损害赔偿诉求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精神伤害罪确立与惩治不法邪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邪教存在的危害性 ,讨论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及精神损害赔偿 ,建议确立“精神伤害罪”新罪名 ,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法学的一项新课题。作者从它的历史沿革入手 ,阐释了刑事上精神损害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法律范畴 ;补充说明了精神伤害罪的构成原理和处理精神伤害赔偿的法律技术 ;辩正了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和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特点。针对我国刑事立法的缺陷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 ,提出了惩治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和民事赔偿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法律依据是刑诉法解释第 10 0条的规定。其理论依据 :一是我国对于精神赔偿采用的是立法非限定主义 ;二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质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原则以“根据情况 ,酌情赔偿”为宜。  相似文献   

9.
人身伤害不仅给受害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而且会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损害。如果仅给侵权行为人以制裁或处罚,受害人未能得到财产上的补偿,其精神慰藉是抽象的,非实质意义的,违背了民事立法对人身权予以全面保护的本意。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可实行有限制的法官自由裁量,给予受害人公平、合理的赔偿  相似文献   

10.
竞技比赛中的伤害行为既包括正当业务伤害,也包括非法伤害行为。对非法伤害行为应当从违规行为、伤害结果、主体和主观故意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对其进行刑事归责,维护竞技比赛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1.
强奸行为精神赔偿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全国首例贞操权案”引发的话题从法理上探讨了给予强奸行为受害者以精神赔偿请求权的必要性。作者认为 ,给予强奸行为受害者以精神赔偿请求权符合“责任相当”的法律责任归责原则、符合不同法律责任的功能互补和请求权的特性 ,有利于被害人的人权保护 ;这也为国外立法和判例所承认。通过简短的历史考察 ,作者发现我国现有的强奸行为法律责任制度是伴随着源于清末修律的“法制现代化”进程而形成的 ,其移植于西方但其最终形成又有特殊背景。  相似文献   

12.
国外关于刑事被害人理论基础学说纷呈,我国多限于对国外相关学说的介绍和叙述。事实上,刑事被害人补偿依循何种理论基础,直接影响立法例上被害补偿之范围,并且已有的理论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需要探讨的余地也很大。为此,以和谐、均衡、人本主义刑事法理念作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基础理论,对恢复因犯罪而失衡的法秩序,全面、均衡地保护人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通行的构成要件理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一些问题,这突出地表现在它不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它的四个要件没有主次之分,影响了对共犯的认定。另外,它的客体要件、主体要件以及在正当化事由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交通犯罪的现状及刑事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交通秩序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交通事故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交通安全的现状令人担忧。面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我国的刑事对策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交通犯罪的罪名单一,没有形成对交通秩序的立体保护,法定刑偏低,对于一些重大的、恶性的交通犯罪案件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司法实践中对交通犯罪案件也存在过于从宽的办案指导思想。为了完善交通犯罪的刑事对策,必须增加新的罪名,同时注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注重对交通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以实现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使用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的问题,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使用盗窃与普通盗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国现行刑法典只有普通盗窃罪的规定,没有使用盗窃罪的规定,在刑法中增设使用盗窃罪,才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使用盗窃行为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了专门规定,但仍不完善。应在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举证时限、赔偿范围的确定和同案犯在逃的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法谦抑性与刑法基本原则之间具有契合性,表现为,对国家权力的限制,排除残酷刑罚,明确刑法处罚范围和合理缩小犯罪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18.
已有观点对于票据诈骗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囿于“纯刑法”或者“纯公法”的思维方式,认为其主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然而,对于此问题应从整个法律体系(刑法与其他部门法或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角度,并结合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本罪的主要客体应该是“票据流通秩序”,而不是所谓的“票据管理秩序”,二者分别代表了“公”和“私”两种不同的法益。  相似文献   

19.
转化犯是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存在很多争议。文章认为 ,转化犯是指在行为人实施的已构成某一故意犯罪 (本罪 )的基本行为的同时或者非法状态持续过程中 ,由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出现 ,使基本行为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结合该当另一较重的故意犯罪 (转化罪 )的构成要件 ,依法律规定以转化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