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婷 《学理论》2014,(8):167-168
在叶广芩创作的陕南地域文化小说中,《青木川》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作品,作为陕南文化的缩影,叶广芩以文人的感性情怀和深邃的历史眼眸描述了青木川古镇五十年的沧桑变化。她以独特细腻的笔调展现出陕南别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陕南人特有的性情,彰显出了陕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吴因易 《民主》2005,(12):38-38
惊悉中国文坛巨匠巴金 老人逝世,心情万分沉痛。回 顾巴老一生,都为人民而创 作,他的文学生涯,与祖国和 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青年 时代起,他就开始了追求真 理,向往光明、为祖国和人民 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无论是 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还是抗 美援朝的前线采访,他都用亲 切感人的笔调写下了大量的 小说和文艺通讯。从1929年 初《灭亡》在著名文学刊物《小 说月报》上发表而走红,三四 十年代的《爱情三部曲》、《激 流三部曲》,五六十年代的《英 雄的故事》、《生活在英雄们的 中间》以及八九十年代的《随 想录》、《再思录》等,在广大读 者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引 发一种特殊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和兼容性最强的时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极大丰富都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侠义类的《谢小娥传》和神怪类《周秦行纪》就是中唐传奇的两颗明珠。《谢小娥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法成功塑造了替父报仇的英勇机智的谢小娥这一形象,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周秦行纪》则作为牛李党争时期作品选用冥遇这一题材抒发作者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4.
芦亚波 《学理论》2015,(3):111-112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主体,借"我"──这个无名女主人公之口,呈现了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游离其中,看似无关紧要,却蕴含深刻意义。以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变更为主线,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及生活变迁,对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阳 《民主》2015,(1):38-40
<正>人物名片贺友直,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22年11月生于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编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作品《火车上的战斗》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山乡巨变》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白光》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十五贯》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朝阳沟》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小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存在着诸多矛盾。主人公姑姑这一形象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她是在矛盾中成长和蜕变的。通过姑姑这一矛盾人物,以及对姑姑生活的高密农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我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意识的矛盾;同是也展示了国家历史发展和百姓伦理道德丧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8):24-25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关系、建立互信支招。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山乡巨变》看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乡巨变》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创作的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以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们在这场所有制巨变中的所思所想,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的场景再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3)
《全元文》是元代大型断代历史文献总集,有功于学林甚巨,编纂质量很高,但由于工程量浩大,难免有遗珠之憾。在编纂《全元文补编》的过程中,从抄本《述善集》辑出11位作者的23篇《全元文》失收文献。  相似文献   

10.
林怀民 《党政论坛》2014,(24):22-22
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是,他离开了他的师父,回到城市里。  相似文献   

11.
李嘉球 《各界》2013,(2):59-62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500年来,围绕他的故事从来没有断过,一出《三笑》、一部《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弄得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2.
《黄九郎》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卷三中的第十一篇作品[1]13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渐渐开放,人们对这篇曾经被无意或故意忽略的故事渐渐产生好奇并加以关注。试图通过比较《黄九郎》与清代其他涉及同性恋的小说,以及与其他以人狐同性恋为题材的故事的不同,进而分析《黄九郎》一文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3.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为了静心沉思,他听从内心的召唤,去森林中过着一种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全心记录自己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5)
《坐忘论》是道教哲学史上一部影响较大的经典著作,以往一般认为作者是司马承祯,而朱越利则论证其真正的作者是赵志坚。笔者试图从赵志坚和司马承祯的一些其他著作来分析二人思想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4)
《焦湖庙祝》出自志怪小说集《幽明录》,是一篇简单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枕中记》是唐传奇,叙述详细。可以说,《枕中记》的故事原型正是脱胎于《焦湖庙祝》,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这两篇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进而探索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的嬗变,以及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8.
张迎 《学理论》2011,(27):84-85
有关《伤逝》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经济说、哀悼兄弟情绝说等等。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某个侧面,但也疏忽了文本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局限了视野。另外,在阅读与理解《伤逝》之前,我们还应该理清作品中的叙述者同作者的关系。试图从多个角度揭示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与人生的追问。  相似文献   

19.
现藏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葡华辞典》是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一份历史档案,本文首次全面公布了《葡华辞典》的档案散页,并依据这些散页确定《葡华辞典》的作者主要应是罗明坚,而不是利玛窦,并对学界所讨论的《葡华辞典》和《汉葡辞典》的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中记载了大量春秋时代的贿赂事件。作者在史事的记录中,对于贿赂行为以及贿赂事件中各方人物行为的正义性及其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凡政以贿成,便会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执政者受殃灭族,亡国丧邦;凡政以义成,便会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家族、邦国被泽数世。作者对"贿"与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阐释,也是《左传》"尽而不污,惩恶而扬善"的表现之一,这一积极的价值观念为后世注疏者所继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左传》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