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宁 《学理论》2010,(15):193-194
新疆是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针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新疆高校如何保证阵地不失,如何将敌对势力挡在校门之外、国门之外,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着重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以及高素质的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专职政工干部队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伟大振兴的胜利之本。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情和区情、中华民族团结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分裂反渗透、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等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王小丽 《学理论》2009,(15):140-141
根据高校档案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档案文化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素质等教育价值的特征,探讨了新时期为配合学校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实现高校档案文化思想教育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
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认知方面尚存在认识偏差和不全面的问题。高校应在结合地方与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如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宏岩  毛子诚  田儒芬 《学理论》2012,(23):260-262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到城市中,这些新融入的市民以及新融入的文化在城市里发生碰撞、冲突和融合,从而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氛围.而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民族团结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民族高校的思政课同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不同的使命,总体而言主要有三重使命:传播思想知识、主导价值观念、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实现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我国多民族共同体的现实状况,民族团结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民族高校在立德树人活动的主平台即思政课教学中应立足于课堂本身、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全面加强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性,把握民族政策动态及方向,注意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在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强民族高校全面、全员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胜琼  刘建兵 《学理论》2011,(12):232-233
和谐教育,不仅对社会、对集体、对学校、对家庭等都起到稳定的维护作用,更是对民族团结、国家安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民族基础教育性质的学校,更加要强化和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引导功能弱化,思想功能弱化,德育功能弱化。为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彻底有效的发挥,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学生内心,坚持三贴近的教育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中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认真重温、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精神。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Reconciliation is among the most contested terms in current peacebuilding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debates. Critics often view reconciliation as romantic—expecting immediate harmony after enormous harm—or imposed on victims by religious groups or governments that prefer the language of ‘moving on’ to addressing systemic causes of conflict. This essay reconsiders the concept of ‘reconciliation’ by drawing on community-level experiences in post-genocide Rwanda. This context highlights nuanced interpretations of reconciliation that, in key respects, respond to critics' concerns and call for reappraisal of reconciliation as a central objective after mass violence. In particular, many Rwand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gacaca community courts—which, between 2002 and 2012, prosecuted 400,000 genocide suspects in around 1 million cases in 11,000 jurisdictions overseen by locally elected lay judges—represents a form of negotiated reconciliation. This version emphasizes long-term formal and informal negotiations between antagonistic parties during gacaca hearings but crucially long after trials have ended. In contrast, the transactional reconciliation advocated by the Rwandan government through its discourse of ‘national unity’ views reconciliation as immediate and elite-imposed—a perspective that rightly raises the ire of critics but to which negotiated reconciliation offers an important riposte. This essay is based on more than 650 interviews between 2003 and 2014 with Rwandan genocide suspects, convicted perpetrators, survivors, gacaca judges and policymakers as well as observations of 105 gacaca hearings in 13 communities across Rwanda.  相似文献   

12.
新体制下公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公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行探讨,提出了符合新体制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琴 《学理论》2011,(3):253-254
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应当转变的教育观念 :(1)摒弃传统教育机械、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超越论” ;(2 )废除传统教育变相“奴化”学生人格的做法 ,自觉发展学生以创新为内核的主体性人格 ;(3)转变过窄的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 ,注重培养基础扎实、宽厚 ,知识融通与迁移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转变以获取书本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 ,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5 )转变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 ,努力塑造智商情商和谐共融 ,完善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正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有关大学国际化的话题,也成为高校管理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在介绍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我国的大学课程国际化进行战略分析,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确面对威胁,化威胁为发展的契机,加快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大学课程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对“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内涵进行剖析,有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的认识深化和具体落实。本文认为,“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发挥服务、引导、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I萍 《学理论》2012,(3):131-132
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学校教育在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如何防止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并积极地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解决民族成员的心理不适与精神困惑。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既要传授普世性知识,又要兼顾到地方性知识,但目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民族文化需要被重新认识,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在中国还是空白,涉及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把国家安全作为自己专门研究对象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10多年的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在我国已经初露端倪,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风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爱玲 《学理论》2009,(9):150-153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由政府主导并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经济实利性。这种特征与高速发展的进程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尤以学风的蜕变为突出,表现出功利性的学术目的与实利性的操作手段和自下而上的蔓廷方式的特点。它直接制约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与走向,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现在各高校都意识到学风建设对学生成才和高校发展的重要,也非常重视学风建设。但高校的学风状况仍堪忧。本文试图通过对学风建设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