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齐鑫 《学理论》2011,(26):77-78
遗失物制度作为法律的一项制度,确定了民事主体在这种法律关系下的权利义务。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注重对遗失人物权的保护而欠缺对拾得人利益的关注与维护,很多学者都呼吁应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和拾得人有条件的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结合报酬请求权的历史根源以及其现实必要性分析可知:确立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不仅不违背我国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能达到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遗失物返还制度,并未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符合中华民族拾金不昧、无偿返还的传统。但我国历史上并非一概否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目前,很多国家的现行遗失物制度也规定了拾得人在履行了其应尽的义务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建议我国法律认可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只有规定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才有利于物权的保护,有利于弘扬民法的司法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定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虽然国内外主流公私法理论基本认可国家主体性二元结构理论,大陆法传统更是认可国家的法人地位而否定国家机关的法人资格,并在立法上形成了公共机构非法人化的事实,但我国受前苏联国家特殊民事主体理论和国家机关法人理论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立法和理论上认可了国家机关的法人地位并延续至今。我国这种国家机关全面法人化的立法事实不仅与世界范围内存在的非法人化潮流形成逆反,造成公法人向私法的遁入,而且与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国家机关的非法人化形成悖反,使机关法人的独立责任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虚名。因此,在界分公法与私法的基础上,将国家机关的行为主要限定在公法领域,从而在私法领域中原则上否定其独立法人地位,只令其具有辅助国家私法人格与公共职能实现之作用,只有为实现公共利益与公共职能之必要时,例外地承认其独立法人地位。  相似文献   

5.
任倩霄 《学理论》2013,(8):103-105
根据对《物权法》第23条、第24条的理解,我国准不动产物权的设立与转让采用的是交付生效加登记对抗主义,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4款的规定,可知已登记未交付的情形买受人不能取得所有权。但是结合法理分析,在登记对抗模式下,承认已登记未交付所有权变动的效力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立法承认匿名举报的法律效力,以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和政治沟通渠道的畅通,但不提倡采取匿名方式。我国古代对匿名举报,也即"投匿名文书告人罪"现象一直持否定态度,自秦汉以至明清都确定为罪名,予以严厉制裁。古代立法为何会做出此种规定,所蕴含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但值得探究,从中也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税收法定主义与税收公平主义是世界多数国家税法奉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税收立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反映了法治国家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压力型税收征收管理体制与税法价值理念的冲突,旨在促进我国征收主义税收征收管理体制向法定主义税收征收管理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8.
继承的承认和放弃制度是继承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涉及到其他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我国现行《继承法》关于继承的承认和放弃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重要的制度如继承承认与放弃的期限、效力,遗产清册、单纯承认等尚未规定,存在大量的立法空白。本文试就该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所有权保护的一种例外,是对无权处分的特别规定,是对所有权效力的一种限制.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善意取得制度是商品交换与权益维护的平衡机制.从现有各国立法来看,对表现为动产的赃物各国或地区有不同的立法案例.从我国的立法及实际国情来看,应更倾向于保护原始所有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能够成立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界及司法界观点林立,纷争不已。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以及区别说;司法界也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司法判例实践。从理论与立法上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存在范围以及共同过失犯罪中“共同注意义务”如何界定等问题进行论述,则利于澄清上述问题并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肯定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肯定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据此与唯心主义坚持的“从思想到感觉到物”,否定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否定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彻底对立起来.但是,和以往唯物主义那种片面强调外部刺激作用,认为人是受动的、客观对象是主动的,把认识理解为消极的平静的直观反映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为主要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给人们提供了探求真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忠 《理论探索》2008,(3):143-145
虽然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交付主义的风险负担规则,但是对于非典型交易中的风险负担问题却不能据此作简单的类推.具体来讲,所有权保留买卖、所有权转移而无交付的买卖仍应贯彻交付主义原则;但对于非转移所有权的交易,应采用所有人主义;在简易交付的交易中,原则上可以以买卖合同的订立时间来认定交付时间,并以此作为风险转移的时点;对于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的交易则应区别具体情况对待,而不能简单类推适用交付主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交易的兴起,船舶所有权变动日益频繁,船舶所有权变动的登记效力问题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登记对抗模式和登记生效模式的比较中,阐述我国立法关于船舶所有权变动的登记效力、立法选择以及分析其选择的利弊,对船舶所有权登记效力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个人主义的否定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本所有的个人主义与雇佣劳动的三个主义,二都是对早期的,抽象的个人主义的否定,资本主义是资本所有个人主义的实现,社会主义则是雇佣劳动个人主义的实现,社会主义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巍 《学理论》2012,(15):73-74
从全球性的视角来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经济自生自发的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组织形式,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以来为许多国家承认。承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加以规范,以便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并避免可能对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今天世界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因此,文章分析了现有的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和短处,更好地发挥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居住权制度的适用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阅春 《理论探索》2007,(4):139-142
居住权是非所有人利用所有人房屋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制度,其适用范围一直是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居住权制度不仅在传统领域仍有其适用的空间,在一些新型领域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在未来民法典物权编的立法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居住权并将居住权的适用范围延伸至保留居住权的买卖、合资建房和分时度假酒店等新型领域中,为房屋所有权人保障其所有权的归属和实现财产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的采矿权市场准人法律制度有尚待完善之处:对出让的矿产之财产权利的法律性质的定性,值得商榷,把出让矿产的财产权利同采矿行政许可混在一起,致使国有矿产资源资产大量流失;把取得特定矿区矿产的财产权作为矿山企业成立的必要条件,混淆了主体法与客体法的功能界限;“采矿权”市场准人条件不明确,不利于约束行政许可中的暗箱操作。我国应实行矿产所有权出让。把矿产所有权出让从采矿行政许可中分离出来。不将取得矿产的所有权作为矿山企业成立的必要条件。明确规定矿产所有权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安全优先的刑事诉讼法目的配置体系为刑讯逼供现象提供了本源,立法上对非法自白证据采用规则的回避为刑讯逼供提供了存在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要控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必须抑制其本源,否定其价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应当从立法上调整刑事诉讼目的体系配置,兼顾安全和自由,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和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另一方面是确立非法自白证据的排除性规则.  相似文献   

19.
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一直在有无大屠杀和被屠杀人数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被屠杀人数上,而忽视对这一惨案的实质性研究。总体来看,日本学者可分成"肯定派"、"中间派"和"否定派",其中承认大屠杀史实的学者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汪晗  邱兆福 《学理论》2009,(7):191-192
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而情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对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否定消极的情感则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