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商自古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地处中原地带的豫商,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的儒家商业文化。其中儒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对豫商经商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探析"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豫商文化的影响,分析"中庸思想"对豫商经济活动所起到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丹花 《学理论》2013,(19):207-208
在学历贬值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将"九商"培养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发挥"九商"培养的作用,需要将其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断创新方法,开拓平台。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因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如何将博大精深的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其中,是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又是把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与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春林 《学理论》2012,(32):277-278
目前,商贸类高职院校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创业型教育的培养模式,却有些忽视"逆商"教育的培养。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逆商"指数较低,意志薄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逆商教育"的主阵地这一实际状况,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逆商"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晋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五百余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不仅为山西孕育了优秀的晋商文化,同时还为晋地凝聚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晋商文化为载体来发展晋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三晋学子了解晋商文化的精髓,同时有助于提升晋商文化在晋地的影响力。本文立足于山西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晋商文化,首先介绍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其次阐述了晋商文化在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选择;最后总结晋商文化对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培育,有助于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内涵的认识,提升对大学文化教育本质和功能的体认层次,增强高校育人的应对意识和文化深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地方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同时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永州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和近代红色资源丰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探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芳 《学理论》2013,(15):384-38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快速飞跃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建设过程中也频频出现了一些急需我们去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深入地梳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相关内涵和相关作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对策,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理论,推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田永静  刘寞 《学理论》2010,(12):239-240
校园创新文化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统筹全校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把握高校创新文化观念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功能,促进形成校园创新精神;三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优势,丰富校园创新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8)
孝位于诸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把传统孝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并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8)
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增强教育功能、丰富教育内容和凸显教育理念的价值。然而,休闲文化在高校中存在着应用实效性差、目的趋于功利化以及建设缺乏创造性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如何将休闲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当今高校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马万宾 《理论导刊》2012,(5):61-62,7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文化实践形式和意识形态活动,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在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而且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选择、文化整合、文化传播、文化创造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琳 《学理论》2011,(33):209-210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作为联结教育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和客体之间的纽带,成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校园文化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之一。因此,研究和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和实际中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建平 《学理论》2013,(5):235-236
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内容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许多相同之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里"仁"的思想,四书五经里也有很多思想可以运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是有可操作性的,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2)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东北儿女革命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红色文化传播、实现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在新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扩大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4)
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新文化不断涌现,相互激荡碰撞,我国出现文化多样性的现状。然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多样性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得大学生出现价值观选择困惑,其中腐朽文化侵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所以面对我国文化多样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从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趋利避害,多管齐下,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1)
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很多,主要集中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走出去",另一种是"引进来"。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从高校档案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分析高校档案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探讨目前高校在利用档案文化发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最终实现高校档案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周红蕾 《求知》2015,(2):17-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随着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逐渐兴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日益增多,并有学者开始专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发展与运用,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0)
传媒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文化竞争的核心。随着媒介变革的深入,信息文化传播无所不及。它不仅重塑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环境、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当前传媒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境遇,分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并通过剖析传媒文化软实力竞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发展,提出有效策略:一是加强德育,重视意识形态教育;二是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四是发挥本土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