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孙伟清  陈文伟 《学理论》2012,(10):208-209
"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慢慢地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小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与问题,提出新"订单培养"模式,即战略联盟订单,解决了"小订单培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探索了战略联盟订单中的运行保障机制和校企合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赵斌  孙标 《学理论》2010,(14):188-18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背景下,我们通过建立校企互动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施跟进式教育与管理,实行2+1导师制度,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发挥育人功能和发挥企业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4)
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是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的新内容、新思路。从政行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发展、政行校企各方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中的地位作用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问题,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4)
当前,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高等教育也要主动了解适应社会需求。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岗位胜任力、创新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提高。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不断改革调整,以适应需求。黑龙江工程学院通过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路径等改革,探索了一条"需求为导向,合作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洪  胡静丽  柳剑玲  肖平 《学理论》2010,(24):260-262
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和整合校企双方优势办学资源,使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获得车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毕业后尽快成为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的扬弃与创新,是安徽工程大学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涛  席从文 《学理论》2010,(22):278-279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偏见,影响了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而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创新一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通过思想组织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党团活动建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创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使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优势互补,最终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好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宇星 《学理论》2010,(9):121-122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由于缺乏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校企合作的实践操作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和工作思路,并以此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这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戴秋秋  张日桃 《学理论》2009,(32):181-18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由于其与政府的特定的关系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主从、一对,多的博弈关系,究其根源在于利益诉求、合作风险、资源竞争和政府权责,提出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兴永 《学理论》2014,(9):212-213
校企合作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把合作企业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对象融入教学,以生产企业专家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组织形式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对接,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分析新时期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加强对校企合作运营思想的学习;创新以国企为主导的股份制办学模式;在学校和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要做到校企行政与教学合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企业和学校双方对合作加深理解,有思想层面的改进以及合作模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周治军 《学理论》2014,(12):223-224
校企合作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宗旨,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介绍出发,讨论了该培养模式的开发理念和原则,并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体系规划策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办校宗旨,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独立学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独立学院的理论专著还很少,对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还很有限。因此,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一些新举措如下:创新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加工具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宰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密切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钢  汤瑾 《学理论》2014,(6):255-257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虽然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体化阶段,可在校企合作方面依然存在校企双方合作态度不均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以及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提出从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制度,整合双方优势共享资源,实现合作互惠共赢,促进校企双方的文化融合等措施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2)
专业学位较之学术学位有很大的差异,其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各高校而言,紧靠自身的实验条件和经费很难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均衡发展,基于此,采取校企协同培养的模式,这样既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构建更好的产学研平台,实现校企双赢。但是目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府、高校和企业角度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技校怎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而开发与校企合作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和实践是校企合作的关键,阐述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多元化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以及课程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5)
校企合作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改革的方向,很多学校都将校企合作纳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效地推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完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如下:课程设置要本着"产学结合"原则;教学形式的创新;校企双向挂职培养师资;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就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通过对校企合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今后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1)
强化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式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实践教学的合理规划及有效落实是保证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地方高校影视传媒专业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利用地方校企合作平台合作教学育人,找到适合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契合点,结合四川文理学院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从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基地平台建设和综合考评机制四方面对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落实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莉莉 《学理论》2013,(8):205-206
对宁夏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实训模式进行研究,指出发展过程存在的经费、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发展的对策:一是保证经费投入;二是优化专业;三是校企、校校联合办学;四是加强师资建设;五是建立合理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科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生 《学理论》2009,(9):166-167
本科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形成有别于专科和研究生层面的体系。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及二者的简单综合均无法适应本科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校企联合是满足本科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