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维苏  俞国 《学理论》2012,(21):68-69
关于有神论与无神论,从奴隶社会开始至今都处在争论中。其实这是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问题,集中反映了人们对世界、宇宙的构成以及生命、物质的来源的思考。本文就中国现在存在的信仰缺失问题,讨论有神论的当代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华 《学理论》2011,(22):80-82
作为近代科学思想基础的机械自然观,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它蕴涵了有神论、决定论、还原论和简单性的思想,推动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变革,导致了两种文化的分裂以及加剧了东西方文明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的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是"马恩对立论"最主要的抨击目标,部分西方学者在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唯物主义"(经济唯物主义与自然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乃至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是由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与主体性原则所导致的自然—社会二元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极力批判的。实际上,马克思通过阐释人与自然的生产性互动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性,恩格斯则在更广泛意义上通过分析物质运动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证明这一结论,因此,两个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肯定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肯定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据此与唯心主义坚持的“从思想到感觉到物”,否定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否定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彻底对立起来.但是,和以往唯物主义那种片面强调外部刺激作用,认为人是受动的、客观对象是主动的,把认识理解为消极的平静的直观反映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为主要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给人们提供了探求真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教条思维定势严重扭曲了哲学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派别自然分化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和唯心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对立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评价和划分哲学的标准是多维的;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展开的对立斗争,而是不同哲学派别之间在这种彼此竞争、对立、博弈和碰撞中所产生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相互推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剖析了旧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旧唯物主义在教育观上维护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旧唯物主义抽象地发展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度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从而走向极端化——"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导致严重的后果即造成社会的割裂和阶级的对立。马克思立足革命的实践展开了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超越,科学阐述了环境、教育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实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从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其实践教育观。新时代,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实践教育观对于指导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被人们做了复杂性理解,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人学"等种种类型的理解。虽然这些理解都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做出了一定的合理把握,但是这些理解之间的冲突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自身所存在的理解困境也没有被清除掉,这就削弱了它们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根据马克思文本思想,我们在比较中感觉到"实践唯物主义"理解优越于其他类型的指称,更贴近马克思文本思想的实际。问题在于,时下流行的"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仍有理解间距,这根源于人们关于"实践"以及实践与历史、辩证法的关系的解读未能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思想,未能确立实践的优先地位、根基性和全局化意义。与其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倒不如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被人们做了复杂性理解,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人学"等种种类型的理解。虽然这些理解都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做出了一定的合理把握,但是这些理解之间的冲突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自身所存在的理解困境也没有被清除掉,这就削弱了它们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根据马克思文本思想,我们在比较中感觉到"实践唯物主义"理解优越于其他类型的指称,更贴近马克思文本思想的实际。问题在于,时下流行的"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仍有理解间距,这根源于人们关于"实践"以及实践与历史、辩证法的关系的解读未能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思想,未能确立实践的优先地位、根基性和全局化意义。与其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倒不如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主义反映论自其存在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来自对立的哲学阵营,用意在于阉割反映论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来自唯物主义内部,做法是指责反映论具有机械性倾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历史命运也大致如此。本世纪初,列宁为回击马赫主义的挑战写出至今仍有争议的论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43)
对法轮功歪理邪说的批判,已使绝大多数法轮功练习者认清了李洪志以及法轮功组织的真实面目,从而决心脱离它、摒弃它,回到科学、健康的生活轨道。上来。李洪志的八年经营,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丁一切依靠谎言邪说维系的组织,必将随着谎言邪说的破产而土崩瓦解,这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过的。在揭露与批判法轮功歪理邪说之初,党和政府就明确指出,“李洪志所编造的‘法轮大法’,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一切科学真理,是同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是同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从感觉出发,可以遵循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由此导致出两种根本对立的感觉论.学习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坚持认识的客观性,防止、克服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保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天明 《学理论》2011,(4):43-44
以光学发展中的重大科学事件为线索,结合假说的性质和作用,重点讨论了假说的解释说明功能、探索发现功能、碰撞争鸣功能和科学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异化主线论"是学术界对《手稿》逻辑主线的流行定位,受此影响,国内学术界还有一改良性提法,即认为《手稿》中存在"人本学异化劳动逻辑"和"客观唯物主义逻辑"两种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主线。本文通过对《手稿》文本的解读,批判了以上两种观点,指出《手稿》中贯穿的一条逻辑主线是"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是实践观的两个层面,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用一般的实践观说明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科学的本体论存在社会自然主义与历史文化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马里奥·邦格不仅指出了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中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系统科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邦格社会科学本体观的新质在于其对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的引入,并对传统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同时彰显了对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的批判综合。  相似文献   

16.
适应性表征主义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它在表征方式、适应性选择、适应性表征机制、信息加工过程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唯物主义。表征作为心智与自然的界面,适应作为替代选择,可以优化认知系统;反馈-前馈相互依赖可作为适应性表征的机制;适应性表征的抽象组织包括环境、结构等各种因素;适应性表征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适应性表征主义侧重于物理层次和心理层次的结合,却忽视这两个层次与人工认知层次的关系,我们需要基于语境论的适应性表征研究来弥补此缺陷。  相似文献   

17.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唯物主义"开始成为阐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方案,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其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的密切关系而言,"新唯物主义"逐步拓展为能够对唯物史观进行有效说明的阐释方案。然而,"新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有待说明的理论形态,不仅不能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形成充分的阐释,还可能遮蔽这一文本所包含的丰富意涵。与之相比,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参考系的解释框架,能够有效地解释马克思为何在批判的、革命的意义上强调实践活动的意义,而且能够有效地在《提纲》与其后的唯物史观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理论之间搭建一条更通畅的"思想之桥"。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考茨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家,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其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但其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理论的诠释较多而创新力度不足、结构的整体安排合理而详略失当、理论视野较广而深度不够。然而,这些局限并不影响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行政系统的权力配置和利益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行政系统的权力配置和利益结构的调整李景鹏问题的提出目前人们对于行政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中,比较重视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而对于其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则注意得不够。其实,一个行政系统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结构,即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和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