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与宗教关系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或者相互冲突 ,或者相互作用 ,或者相互分离。上述观点的提出既缺乏必要的逻辑前提 ,也把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 ,应该站在科学客观的立场上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全面完整地考察科学与宗教关系变化的全过程 ,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6)
宗教与科学看似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概念,而站在社会学价值中立的客观分析角度中,本文认为,宗教与科学既有差异性,也有一定的联系性。差异性是显著的,体现在概念、性质和方法等方面。而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的普遍性,从社会学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宗教与科学的联系则表现在二者的社会功能方面。继科学从宗教中脱身后,二者表现出某些社会正功能的相似性等。在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应当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崇尚科学理性,使宗教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曾经长期混合,也曾长期对立.但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从对立转向宽容.宗教和科学互不干涉,宗教承认某些科学原理,宗教运用科学巩固自己的阵地以及科学主动地与宗教道德相结合,呈现了和谐视角下两者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丽君 《学理论》2012,(8):31-32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研究从三个视角进行了整理:一是从社会系统或社会功能的视角来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二是从历史主义的视角来把握科学与宗教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且阐明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研究的主要观点;三是指出科学与宗教关系呈现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认识二者的本质,并且正确的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当今时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一些道德危机。不少人认为宗教可以化解科学的道德危机。近些年来,科学宗教的关系,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学界对宗教与科学的主要关注点为:二者的功能互补关系、科学的道德危机是否需要宗教、二者如何发展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晓红 《理论导刊》2005,3(9):41-42
科学与宗教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补充和相互交融的一面.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再探讨是科学认识宗教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8.
刘德平  李焱 《学理论》2011,(16):64-65
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学术焦点。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科学与宗教"融合"模式的探讨热潮,这既激发了人类对自身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模式的重新深入思考,同时又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样式提供了积极的交流平台。试图对西方的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进行初步的介绍与评析。  相似文献   

9.
史娟  李智 《学理论》2010,(4):39-40
科学和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部分,具有不可或缺性。两者之间并不是筒单的对立、冲突关系。根据辩证法的规则,我们可以得知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清楚的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宗教与迷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迷信不属于宗教的范围,不能把宗教和迷信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宗教和迷信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正确的区分宗教和迷信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析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在当代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宗教和科学的冲突和斗争不仅没有以宗教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反 ,却出现了宗教与科学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趋势。人类进入 2 0世纪以来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单地说 ,2 0世纪是宗教和科学从对立走向合作的时期。这是由于宗教领域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科学观念的改变所造成的。二者合作的基础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1   宗教领域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普遍的世俗化。宗教的世俗化由来已久 ,从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开始 ,西方基督教就走上了世俗化的路程 ,但真正全面的世俗化运…  相似文献   

11.
阶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长期探讨的一个主题.作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在阶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阶级形成的界定上,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和佩里·安德森看法不一,观点上的严重分歧导致了两人激烈的争论,而主体与结构的关系问题就是两人争论的实质.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企分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被确立下来,如何重新安排政府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各自角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成为改革的焦点,总结30年政企关系改革的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政联合发文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党政联合发文数量日益增长,兼具党的文件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属性"的党政联合发文的备案审查问题日益凸显。实践中,党政联合发文存在法律性质不易界定、备案审查标准难以统一、备案审查主体不明、备案审查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前,可以从联合发文的属性识别机制、备案审查标准、备案审查主体、备案审查能力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应该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是以司法为视角进行法学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相关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两个基本结论:其一,理想的法官与法律的关系应当是:法官乃法律的有限诠释者;其二,为了更好地保证法官与法律之间的这种理性互动关系,应当创制原则性法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和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也大大增加。在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进一步普遍化的同时从新的方面进一步尖锐化。从而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社会主义应当从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中更多地汲取资本主义为人类进步创造的成果,才能成为资本主义的超越者和代替者。  相似文献   

16.
新旧矛盾是事物内部新的一方与旧的一方组成的矛盾,结构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层次组成的矛盾.新旧矛盾的主要特征是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结构矛盾的主要特征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旧矛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事物发展开拓空间,结构矛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事物发展积蓄力量.解决新旧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斗争,解决结构矛盾的主要方法是和谐.  相似文献   

17.
边洪霄 《学理论》2010,(25):8-9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一次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谋求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历史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市委书记盖如垠同志所作的报告,从哈尔滨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前期,由于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户等之高低亦不能反映民众财产的实际情况,国家因灾蠲免赋役以普遍减放为主。而自唐中叶以后直至宋代,随着社会贫富分化的日渐加剧与富民阶层的崛起,国家在灾荒之时减免赋役的对象逐渐转变为以贫民下户为主。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高校助学体系中,助学金是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资助政策。当前的高校对助学金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在助学金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影响了助学金的效果。从助学金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当前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助学金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失衡错位的关系是社区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因此,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点,而法治正是理顺这一关系的重要工具。法治规则能明确地限定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互动路径,并控制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基本走向。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存在的指导、帮助与支持关系,分别对应了政府的监管、兜底与培育责任,并限定了政府介入社区治理的基本界限。在这样的关系之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可为空间广阔。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法律赋权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的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