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可以有所作为。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思想品德课特有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学会挖掘时事信息,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呵护不同声音,开发学生想像空间;鼓励质疑问难,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宽求知渠道,积累学生知识厚度;引导探究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讨论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核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基于讨论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例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 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凭借自己所积累和拥有的生活经验又难以感知教材内容,这势必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将本该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变成为学生读条条、记条条的思想理论灌输课和道德行为训练课.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艰难、辛苦.现如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走进学生、贴近生活,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并使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想情感等得到综合培养?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请各位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4.
周泉 《学理论》2012,(33):268-269
文章主要结合自己在新疆库尔勒市四中的教育实习情况,全面仔细地对四中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态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调查,从中发现了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沿袭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中学及思品课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来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光辉 《学理论》2013,(30):352-35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新世纪初先后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引发了新一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地推进,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而能力素质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试图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对中学政治课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急需提升的几种能力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邰国贵 《各界》2009,18(12)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心理需要.并通过实际锻炼而形成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感受.  相似文献   

7.
容细女 《学理论》2011,(31):229-230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分别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对社会的态度三个层面展开。本文从微观的文化角度出发,浅析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凸显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文化理念、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理念、合作民主的管理理念、多元文化与和谐共存的文化格局。虽然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其文化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与新课标要求的"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相符,与传统思想品德的文化教育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然而它完全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政治课成了中学教育中"最容易教"和"最容易学"的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沦落到了"最不受欢迎"的地步.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走出目前的困境.这就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加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需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中政治课作为初中生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初中政治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课中需要发挥政治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时要在思想人文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课中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评价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形成合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钱凤华 《学理论》2011,(7):227-228
初中阶段是学生意志、品质、心理发展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作为教师采取怎样的批评方法对于学生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就初中教育中批评学生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主旨在于反思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批评教育方法,注意研究现代社会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教师的批评方法之间的关系,走出传统的教育理念误区,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正常发展的人,也使得教师的教育方法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范静静 《学理论》2012,(11):259-260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的广泛性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受父母素质、家庭组成结构和家庭收入状况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重视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高父母素质,营造良好的家风来解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长学生“两地书”活动,是重庆工商大学思想品德课首创的一项专题教学活动,着眼于寻找学校、家长、社会与学生各方契合点,体现心理、伦理与经济生活相互渗透的理念,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活动。“两地书”活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学理论》2012,(31):201-202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振兴国家,就要振兴教育。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中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教育。就初中政治教学方法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祖恩 《学理论》2011,(11):235-237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从教学内容、要求到目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适应新课标、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应有的引导和保护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吴强 《各界》2008,17(6)
新课标的出台,带给教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如何正确实施新课程,使新课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惟有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孙佳 《学理论》2014,(33):245-246,253
介绍了在初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结合化学实验、紧扣化学教材内容和利用学生生活实践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以"科技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数据,考察当前我国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书本费、获取免费午餐和贫困生补助三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城乡、内外差异及县际变异。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还未实现,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外县户籍学生享受贫困生补助的机会明显少于本县户籍学生。本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相关部门应着力解决好城乡和各地区之间公共教育服务质量的差距,特别要加大力度,更好地落实对外来流动人口贫困生的补助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从甘肃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差、师资缺乏、教学方法落后等现状出发,通过了解农村中学思政教育特别是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对政治课重视不够,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即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优化思政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地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逐步形成了以“两课”为核心的大德育系统和良好的大德育环境,学生中要求入党人数不断增加,每年有半数以上毕业生要求到一线工程局工作。学校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两课”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和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会、“两课”巡视员小组,由党委书记任“两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校长亲自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党委宣传部负责“两课”的日常指导工作,由原校党委书记、全国优秀…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是奠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的关键时期,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教学,则是一个不断追寻伦理道德之"真"、思想品德之"善"以及行为举止之"美"的人格教育,因为它所担当的是培养人初步具有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之心,懂得爱家、爱国、爱他人、爱自己的社会责任.阐述了对人文精神的再认识和当前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崇高的人文情怀,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自由呼吸、成长,自如生活,最终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托起我们伟大祖国新世纪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