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8)
本文认为必须从理论逻辑和历史现实依据的视角去辩证地看待三个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所形成的道路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根本前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结提升所形成的理论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重要支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所形成的制度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蕾蕾  王飞 《学理论》2013,(21):391-392
当前,青年官兵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存在着思想认识、心理感受和生活观念上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青年官兵在艰苦奋斗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上、具体落实和实施中这三个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加强青年官兵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就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监督机制上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3.
王晓芸 《学理论》2015,(7):13-14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是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而是在文化本源、目标指向、包容态度、继承创新品质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内在共性,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二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本源支撑,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所在,"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联,增强文化的自觉性和价值观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3)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变革过快必然引起强烈的社会转型,社会的转型又会引起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与冲突。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定型的青年,在这场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刷之下,价值观经历着明显的演变和分化并出现新的特点。人与人之间出现冷漠怠责、信任危机,青年人仇富心理,拜金主义等人际异化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价值观已成为当代社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价值观对青年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凡。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而且价值观教育本身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时,把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讨论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4)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奋斗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关键在于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否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因此,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了几代领导集体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是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和导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探索道路自信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总参谋部于5月17日派出了由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组成的心理救援队,携带该中心研发的战场心理恢复系统、战场心理恢复车等装备器材,紧急赴四川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程度。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孕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从文化教育、国情教育、道德重建、制度建设、社会改革等多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确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价值多元化格局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前提,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思想资源。前者标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深度,后者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厚度。两大资源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贺璐  颜咏雪 《学理论》2011,(10):320-32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分化与冲突,而价值观念的分化与冲突又必将深化社会转型。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其价值观正经历着演变和分化,各种矛盾与冲突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1.
吴洋  刘鸿鹤 《学理论》2013,(13):38-4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其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从事一种有意义、有创造性的工作;其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要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金钱至上、货币崇拜,使人们偏离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人与人相互冷漠、人与社会相分离。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西文化的精华,来教育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给青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贵安 《学理论》2010,(2):11-13
分析建国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经验教训。推进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应该重视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教育,优化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环境,了解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3.
李晓恒 《学理论》2012,(20):274-275
改革开放以后,青年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意识觉醒、幸福意识萌生、消费意识确立、市场意识生成、法律意识增强、科技意识高扬;在社会层面,经济取向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并从整体上呈现出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价值观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忧喜并存的局势。一方面,繁杂社会思潮、消极社会心态、杂芜网络信息,以及机制建设滞后、活动华而不实、思想行为中转化不足等延缓培育实践的推进;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绩、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特有优势,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积极引领青年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正确思想,在青年中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利用已有条件深化研究与创新实践,合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翟鑫月 《学理论》2012,(28):90-9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价值观不断变迁。总体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婚恋观向自由婚恋观的转变;六七十年代政治化婚恋观居主导地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也对他们的自我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应尽其全力帮助青年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愿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美好愿景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终归宿。青年群体作为践行主体中的特殊主力军,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如何在个体、社群与国家等不同层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与中国青年群体的现状,可从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状况两个维度,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分别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宁 《理论导刊》2006,2(6):76-78
网络文化为当代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他们在思想意识、民族国家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政治价值取向等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青年政治价值观进行构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载体,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也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日趋复杂,引导培育更为困难,价值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为此,要积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净化现代媒体的社会环境,强化当代青年的网络观教育,着力增强青年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辨识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地推进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自信问题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学界围绕理论自信的意义、内涵、表现、提升路径等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凸显出当前学界对理论自信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缺乏系统研究;缺乏历史考察的实证研究;缺乏微观研究;缺乏比较研究。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要注意调整研究方法,多实证分析,少宏大叙事;多系统研究,少片面评述;多比较借鉴,少自说自话。切实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