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山西位置扼险守要,境内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下埋藏着不尽的宝藏,其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矿产117种,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24种。其中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乡”著称。“人说山西好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为山西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山西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艺术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据统计,山西宋金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7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4年,山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52处,山西是文物大省,山西人是最有理由彰显文化自信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山西没有挖掘透彻自身的文化底蕴。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可惜,大部分山西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并不了解,更对  相似文献   

3.
冯锦彩 《前进》2013,(7):13-14
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的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山西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一次盛会,是古老三晋:迂化绽放时代光辉的一次检阅,对提高我省区域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山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时期、促进文化发展已构成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重要途径实践进程中的山西,文博会提供的载体与平台,对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就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侯伍杰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从先秦到唐宋至明清,上下三千年,三晋文化源远流长,三晋大地人才荟萃,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文化优势。山西又是老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黄土 高原的东部,因在太行山西侧,故名山西。春秋时为晋国地,因而简称晋。公元前 453 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所以山西又称为三晋。山西表里河山,地势险要。东越太行山 和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 西、河南两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 同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省疆界 轮廓大致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 — 行四边形,东西宽 380 多公里,南北 长 680 多公里,全省面积约 15.6 万 平方公里。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 …  相似文献   

6.
晋国之脉     
晋文 《前进》2016,(3):46-50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华彩篇章。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几乎是中原地区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的唯一大国,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是最值得我们山西人梳理、总结和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多少年来,一代代学人,对文献、考古和民间传说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囿于确凿实证的缺乏,很多关键环节难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这些年,得益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使得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整合考古成果,厘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有关"晋国600年研究"的3篇文章:(一)晋国之脉:由西周叔虞封唐说起,纵谈了晋国从初创、崛起、争霸、衰落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回答了纷争千年的晋国始封地问题,阐明了晋国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晋国之变:以唐国初建实施夏政戎索新政为始,重点介绍了晋国历史上献、文、悼等几代明君贤卿主导、厉行的变革创新,总结了晋国变革创新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同时指出了晋国变革中的深刻教训。(三)晋国之风:从英雄神话的濡染,到唐风魏韵的滋润,从百家争鸣的砥砺,到百花齐放的繁荣,简括地陈述了晋国文化在发祥、承继、弘扬、发展华夏文明整体进程中的先天禀赋、直根地位、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这组文章对我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发《晋国之脉》,《晋国之变》《晋国之风》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亮明  周亚军 《前进》2013,(7):9-12
改革风吹万木春,文化山西气象新。 近年来,山西坚定不移地以文化体制改革开路,勇于探索、放胆创新,文化战线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喜人景象。文化三晋、美丽山西正以崭新的姿态昭告世界: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和山西经济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宜瑞 《前进》2002,(5):26-27
历史上的山西,表里山河,人杰地灵。曾出过许多帝王(例如炎帝、黄帝、尧、舜、禹、刘渊、武则天)、名将(例如关羽、卫青、杨家将)、诗人(例如王维、王勃、白居易)、文豪(例如柳宗元、司马光、傅山、罗贯中),也曾是中国最富的省份,晋商在明清两代十大商帮中独领风骚,曾左右中国的经济命脉。上海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千里迢迢来到山西,对山西商人的历史遗存作了一番实地考察后,讲了这样一段话:“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山西看成是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像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一直到五、六十年代,山西的经济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回首气势磅礴的三晋雄文,历史悠久的三晋诗画,以五台山、恒山为首的佛道教文化,渊源深厚的三晋戏曲,博大精深的三晋古建筑……山西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王蕾 《前进》2013,(3):34-36
“信义、坚韧、创新、图强”,山西精神蕴涵着山西的神韵和魂魄,是对全省人民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体现了三晋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为传统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又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最需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9日-16日,应山西省台办的邀请,台湾20多所高校的55名大学生组成的“三晋文化夏令营”对山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访交流,参观访问太原、晋中、临汾等地,了解了山西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听取了专家学者所作的三晋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的专题讲座,并与山西大学、山西师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处中国中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地带,因位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晋国的领土,故简称“晋”,并沿革至今,“三晋”为泛称。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开始设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辖今山西全境。1369年4月(明朝洪武二年)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正式称“山西省”,相沿至今。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源远流长的山西历史。  相似文献   

12.
孟苗 《今日山西》2004,(1):20-21
从远古时期的尧天舜日,到盐池思古,先民耕作渔猎,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从晋国叱咤风云,敢为人先的伟大业绩,到云冈北魏时期多种文化碰撞,西方佛教化为本土文明;从古槐移民们背井离乡,眷恋故土的离情别感,到晋商突起,山西票号独领风骚打造天下最富……一部民族交响组曲以雄浑的气势,明快的节奏,高昂的音调,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奏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辉煌,演奏出三晋儿女的自豪———华夏文明看山西。由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推出的又一文化精品“华夏文明看山西———民族交响组曲《华夏之根》”,在山西电视台以2004年元旦音乐会的形式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3.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是山西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并为历代游人赞为“三晋第一名胜”、“山西小江南”。现在,晋祠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晋祠古称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周成王胞弟、晋国开国君主姬虞而建立的祠堂。周成王曾封弟于唐,人称皇叔,故又称唐叔虞祠。据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北魏时已有“唐虞祠,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曾改称大崇皇寺,后复称晋祠。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现存楼、阁…  相似文献   

14.
盛夏8月,灼热的三晋大地,开敞着胸怀,迎来了台湾“三晋文化研习营”的50多位中青年学者和教授。他们从8月5日至15日,在山西的忻州、太原、临汾等地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研讨参访活动。  相似文献   

15.
晋国之变     
晋文 《前进》2016,(4):20-23
正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战国的社会,是在一种"变革接着变革、战争连着战争"的态势中得以进步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时代,晋国之所以能纵横捭阖,称霸诸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剧,主要取决于其在六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变革的主线,高扬着创新的主题。晋国的历史,是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历史,是勇于变革、革故鼎新的历史,也是内增实力、外展形象的历史,对西周社会变革、华夏文明进程、三晋文化演  相似文献   

16.
正临汾市曲沃县,是一座有近3000年历史的小城,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近年来,曲沃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下去"的重要指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做强做大做精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5,(2)
<正>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全面部署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会讲话中强调指出:革弊立新、激浊扬清,要把弘扬三晋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同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激发和凝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富民强省的强大力量。王儒林同志对于大力弘扬三晋优秀文化的诸多论述,对于正处于重要历史关头的山西来说,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李茂盛 《前进》2003,(1):38-39
口瀑布是中华母亲河黄河上一处最壮美的景观。她那咆哮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永恒象征。瀑布景观自古是山西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瀑布文化沁入了浓厚的三晋文化气息,反映了山西人民与之分不开、割不断的世代情结。山西人民是壶口瀑布的最早发现者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吉县西境山陕峡谷之间。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在第一的柿子滩新石器遗址就在黄河东岸壶口瀑布以南10公里处。历史遗存说明,在距今一万年前,山西的先民就已经在壶口一带生存生活、繁衍生息了。到五千年前后,即史…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10,(13):F0004-F0004
5月26日至28日,晋国古都侯马宾客云集、群英荟萃.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市政府主办,侯马市委、市政府,侯马开发区党工委、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第六届山西侯马&#183;晋国古都文化节”隆重举行。本届文化节主题是“传承&#183;合作&#183;发展”。文化节期间,文艺、文化、经贸三大活动异彩纷呈,十大亮点引人瞩目。既有伟人彭真的纪念活动,又有多姿多彩的文艺演出;既有内涵深邃的文化研讨,又有合作发展的项目洽谬.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深圳及美国。  相似文献   

20.
藏山     
在绵延起伏的八百里太行山脉中,有一座集北国雄奇与江南秀色于一体的"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藏山.藏山即因春秋时藏匿晋国一代忠良之后赵氏孤儿而得名,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冠屠岸贾以桃园弑君之恶名强加于上卿赵盾,致使赵家满门抄斩,只有赵家儿媳,怀有身孕的庄姬公主,在中军元帅韩厥的掩护下,只身一人逃回娘家,生下了赵家唯一的后代赵氏孤儿--赵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