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期货欺诈行为使投资者对期货市场丧失信心,使市场经济中公平、诚信的价值取向受到极大的破坏,而我国现行刑法对于期货欺诈行为没有作出单独、详尽的规定。就目前期货欺诈行为的状况而言,对其采取相应的刑罚手段予以制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一 问题的提出证券的欺诈行为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 ,当事人违反法定义务 ,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第 2条规定 :“本办法所称的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证券的欺诈行为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毒瘤 ,无论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还是欺诈客户、虚假陈述都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欺诈 ,是对证券市场发展的一种破坏。最典型的证券欺诈———内幕交易案例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海湾硫磺公司案”。 1963年下半年 ,美国德克萨斯…  相似文献   

3.
对于虚构事实索取财物行为的定性,司法实务中存在较大分歧,理论上也观点不一。以往的学说中,想象竞合说不仅在罪数与逻辑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缺陷,在实务中更是难以操作。法条竞合说片面追求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共同点,而忽视了二者本质的区别,难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单单从被害人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必然陷入司法恣意的泥潭。从行为人角度出发,以分立说的基本立场认定为一罪则更为合适。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采取两阶层的模式,先判断虚构的事实是否具有促使行为人履行交付义务的正当依据,其次判断是否使用了敲诈手段索取财物。在虚构事实属于正当依据,且并未使用敲诈手段索取财物的场合,成立诈骗罪。反之,如果虚构的事实具有敲诈的性质,或是之后的索财行为使用了敲诈手段,应当成立敲诈勒索罪。依此两阶层的判断方法,对各种类型的欺诈索财案件,均可得出较为清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大量涌现,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就是其中之一。刑法第182条规定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列举了四类行为方式,因此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四种行为方式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环境污染违法犯罪领域过分"重行政轻民刑"、"以罚代刑",导致辫境污染行为之"刑事责任阙如".这不仅与我国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采取犯罪后置式定罪模式有关,与司法解释不断提高定量标准导致定罪范围缩小有关,而且与行政处罚范围覆盖刑事处罚范围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适用该条规定时 ,正确理解“欺诈行为”这一术语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欺诈行为、欺诈消费者行为及侵权行为中的欺诈行为 ,三者的含义和构成要件不同 ,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所规定的赔偿责任应属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民事欺诈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叶向东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一些违法分子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经济领域中乘机活动,披着合法的外衣,进行非法的民事欺诈行为,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这种丑恶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为我国社...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曹某某,男,系无业人员.2000年7月17日,曹某某窜至本市闵行区罗阳二村某室,窃得价值人民币5525元的摄像机一架及价值人民币2460元的照相机、金戒指、项链等物品.当日,曹将摄像机藏匿于罗阳二村某号楼顶隔热板下后,将其他赃物销赃时被公安人员抓获.曹到案后交代了盗窃照相机等物的事实,但否认了盗窃摄像机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指欺诈型经济行为是指在社会经济交往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欺骗与其进行经济交往的相对当事人,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目前,该类行为屡见不鲜,且诈欺手段不断翻新,危害领域和危害程度日益扩张。可以预言,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种情形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依据有关民事、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该类行为可区分为:民事欺诈行为、诈骗罪、金融诈骗罪、其他欺诈性经济犯罪。但是,由于立法和司法解释过于抽象,司法人员不容易把这几种行为的界限搞清楚,这就势必产生双面负效应:一是把刑事犯罪当作民事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欺诈行为进行了弱化规制。在考察不同国家对于合同欺诈行为法律规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欺诈行为法律界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法视野中的诉讼欺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以伪造证据、提起虚假民事或行政诉讼为手段,严重破坏审判秩序、侵害被害人利益,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超出民事和行政手段可以调整的范畴。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很大。事实上,诉讼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它并不是敲诈勒索罪的特殊形式,而且将其纳入妨害作证罪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当今刑法无现成的罪名与之相匹配。因此,我国刑法应增设诉讼欺诈罪,合理配置其法定刑。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罪是修订后刑法所规定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犯罪罪名 ,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现行刑法虽然为惩治合同诈骗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 ,如何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欺诈行为 ,是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企业破产现状入手 ,分析了破产欺诈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危害 ,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探究其成因 ,并从完善相关立法、减少行政干预、促进司法独立、改善外部环境、创造平等竞争机制等方面 ,对破产欺诈现象提出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刑事法定化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愈演愈烈之势,仅靠民事制裁力量显然已不足以抑制其发生。因而应当将其作犯罪化处理,在刑法分则中单独设立罪名,配置法定刑,以有效遏制其蔓延之势。至于对法院因诉讼欺诈行为作出错误判决而对诉讼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应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5.
从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来看,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为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是故意,都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他人,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全面考察行为人的目的和行为特征,是判断该行为是刑事诈骗还是民事欺诈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合同欺诈行为新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瑕疵执法行为对袭警罪刑事责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未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足够的重视,但瑕疵执法行为减轻或免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却具有规范、实践和理论上的正当性依据。在存在瑕疵执法行为的场合,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综合判断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具体而言,要判断执法行为瑕疵程度是否影响职务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瑕疵执法行为是否可能导致行为人陷入认识错误,考察瑕疵执法行为是否为袭警的直接诱因并影响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委托理财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投资人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委托理财业务开展得较晚,法律法规与相关配套制度也不够完善,委托理财业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为人通过欺骗担保人而获得真实有效的担保的情况下,再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双重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在此类案件中,由于出现了三方法律关系,民事关系与刑事行为的交叉混合,使得行为性质的认定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其实,在此类案件中,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认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产是否遭受损失以及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侵害到金融管理秩序的法益。当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其行为只构成合同诈骗罪而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当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其行为根本不构成犯罪,行为人、担保人与金融机构之间只存在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