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动物保护模式探析——兼论动物福利的现实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动物保护运动思潮可以分为动物权力论和动物福利论两派。动物权利论奉行激进的废除主义,要求人们改变现有的对动物的利用体制,将道德的关怀平等地施予动物;动物福利论则是温和的改良主义,同意给动物一定的权利,但这权利是部分的,是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在保障并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下,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运输条件、死亡程序进行优化,尽量使动物按其天性生活和减少痛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理论模式的可行性,认为动物福利论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动物福利概念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动物客体论的语境下,界定动物福利概念的内涵时,应该采纳“人道立场的动物福利”的观点。据此,动物福利概念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基于人道关怀,(主要是被人类利用)的动物可以满足基本需要的康乐状态。动物权利论者和动物解放论者阐释的动物福利概念既存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也不能合理解释现实状况,故不足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出发,在动物权利论和动物福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下的道德关怀这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动物权利论或者动物主体论是一个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保护动物是否意味着要赋予动物权利或者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动物权利论或动物主体论在理论和实践中是否站得住脚?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动物权利论和动物主体论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但是也不能忽视对动物的法律保护,应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出发,在动物权利论和动物福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下的道德关怀这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一些残害动物事件的发生,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学界对于动物是否拥有权利的探讨也一直在进行。在此背景下,动物福利的概念逐渐为公众所知晓。很多国家目前已建立了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相对而言,我国在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还较为欠缺。本文通过对动物是否拥有权利,以及该权利是否属于法律权利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保护动物的模式,对中国的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保护的对象等提出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全社会热议的"活熊取胆"事件引发人们对动物权益保护极其限度的思考,目前取缔"活熊取胆"面临影响我国传统产业发展、法律资源不足等多方面的阻力,但是这些阻力并非不可逾越,从长期来看取缔活熊取胆是应当并且可行的;西方思想史对动物权利多有论证,本文对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进行批判,而将动物福利作为动物保护与人类权益之间的平衡点,并对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物福利概念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动物客体论的语境下,界定动物福利概念的内涵时,应该采纳“人道立场的动物福利”的观点.据此,动物福利概念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基于人道关怀,(主要是被人类利用)的动物可以满足基本需要的康乐状态.动物权利论者和动物解放论者阐释的动物福利概念既存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也不能合理解释现实状况,故不足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动物福利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动物福利保护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进行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本文旨在呼吁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出台,协调人与动物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世界中动物的地位该如何界定历来有争议。动物权利论的诞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给传统的法学理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对动物权利论的简介出发来论证其缺陷,从而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人的世界中动物无法享有权利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1.
安静 《中国律师》2011,(12):80-81
2009年我国颁布了《动物权利保护草案》,提出了我国的动物福利理念和具体措施,这部迟迟而来的动物权利保护草案中所遵从的立法精神、道德依存,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就已经被认知并有了相关的论述。笔者拟从自然法的思想源流中探知动物福利保护的精神和意境,用自然法的福泽加被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动物权利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制定我国《动物福利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李凤 《时代法学》2008,6(5):19-26
在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当今社会,许多国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动物福利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动物福利状况不容乐观,国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动物福利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动物福利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适时制定一部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物福利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国民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而且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适应全球环境保护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葛明 《法制与社会》2012,(35):295-296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现在各国普遍认同和关注的理念,西方国家关于动物福利法的理论和实践已日趋成熟,我国与之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宠物越来越多,宠物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宠物动物福利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宠物动物的一般概述、我国在宠物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进行宠物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保护动物几乎达成了社会共识,但仅靠道德约束难以为继。有人主张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保护动物权利,这极大冲击了传统法学理论。本文从法学角度,分析提倡动物权利在现今法律结构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WTO框架下的动物福利与公共道德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桂环 《河北法学》2015,33(2):138-145
2014年5月22日,欧盟海豹产品案发布上诉报告。该报告第一次在WTO框架下阐释了动物福利措施与公共道德例外的关系。一方面,肯定了欧盟保护与海豹福利相关的公共道德目标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欧盟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构成了武断的、不公正的歧视,从而最终否定了欧盟措施的正当性。WTO试图在一成员保护动物福利的权利与其他成员在GATT1994协议的自由贸易权利之间维持平衡。动物福利措施既有其合理的方面,同时又可能成为新型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与自由贸易之间冲突的最终解决需要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近来频繁出现的残酷虐待动物的非道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不安,也唤醒了人们对动物福利立法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动物福利内涵的基础上,从协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下一代爱心、避免动物福利贸易壁垒及保护人类自身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并提出我国必须尽快为动物福利立法。  相似文献   

17.
动物福利     
阿碧 《检察风云》2012,(7):58-60
要在优先保障人类生存权的基础上来考虑动物的福利。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尽量保障动物的福利。保障动物福利并非只是从道德的高度进行考量,其实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动物福利立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动物福利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面对法律在动物保护方面的不足,动物福利立法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动物,更加方便动物保护的诉讼。可以说动物福利立法不仅体现了法律在动物保护问题上的健全,更体现了法律对生态文明的直接促进。  相似文献   

19.
俎璐  杜宴林 《河北法学》2023,(8):96-118
反思动物在生态环境秩序中的该当定位是环境法典编纂契机下的中国问题。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不仅是动物伦理地位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也具有法哲学上的正当性和现实必要性。目前,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动物完全主体论和限制主体论的“不可行”,而这两条进路不仅误读了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诉求的原初意旨,还忽视了动物作为平等道德主体不可类人的伦理事实。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并非是要在形式上仿人法逻辑“学样”,将动物硬性纳入人法制度体系,而是要在人类族群内部以最高权威性规范的形式表达对另一个族群作为平等存在的理性尊重和正当权利的保护愿景。象征性立法是一种内蕴正当性的立法模式,通过象征性立法将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不仅可以通过价值宣示表达人法对于动物作为平等存在的理性尊重,还可以通过价值建构重塑人类动物权利保护意识和行为,进而提供动物权利保障的“潜在实效性”,是动物主体地位法定化的可行方案。如此,也恰可启发中国环境法典自然生态保护编的编纂者所秉持的理论前见。  相似文献   

20.
伴侣动物与收养家庭之间应定义为拟制血亲的准收养法律关系。基于各种原因对伴侣动物进行遗弃,既有违伦理道德,也与动物福利立法宗旨不符。不被遗弃权是伴侣动物的一项重要权利,有必要从民法、行政法、刑法等角度重新规制这种拟家庭成员间的遗弃行为,并赋予个人及社会和政府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