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女子医学教育正式起步。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医学教育进入医护行业,成为女医生、助产士和护士。女子医护人员的诞生和成长在近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拓宽了女性的职业领域,使女性获得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及更充分的行动自由,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4.
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发布后,标志着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关于这一制度的研究也不久即开始起步,并在战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战后,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从新的历史观念出发,继续从历史学、财政学、法学等多个角度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特有的民族优越论是其侵略中朝思想的观念格局中潜在的持久性精神要素。以神国观、"华夷之辨"世界观和社会进化论等为依据而虚构、鼓噪的日本民族优越论实用于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方面,促成日本侵略中朝思想的滋生和延展。以近代化成功为依托而昂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终使其将本民族优越意识置换为"挽救"东亚的救世意识和鼓吹日本充当东亚霸主的舆论工具,发展为民族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理论最直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齐珮 《东北亚论坛》2006,15(4):121-125
在日本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大正时期出现了“中国情趣”的热潮。由于日本的近代化是在旧物破坏、照搬西洋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得人们面对不伦不类的日本发出传统消失殆尽而西洋模仿又流于肤浅的不满。另外,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失败,日本国内盛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至上的风气,使近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平等和近代生活方式的梦想破灭。在这种闭塞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东西文化和思想的冲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中,于是到中国上海旅行成为他们追求梦想、宣泄感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处于由前近代向近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在东亚秩序转型中,包括了三个几乎同时进行的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此间,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与其国际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联.可以说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向着有利于实现自己意愿的方向改组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谈到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时指出:相对于19世纪20年代以后蔓延于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而言,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属于在那之后出现的"官方民族主义"一类。按照安德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属普通法系国家,但在环境保护方面成文法作用和地位远大过普通法,除《破坏法》外尚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单项立法,如公共环境卫生法、环境污染控制法、野生动物和鸟类法、濒危物种进出口法等等,在这些立法里除详尽地列举违法行为外还针对各种违法行为规定了较为严苛的刑事处罚,正是这些立法及其贯彻执行才有今日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国家之称。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欧美列强的军事威胁和外交压力,处于开国抑或攘夷的十字路口。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对日本的冲击以及日美交涉过程,可以看出,开国与开港给日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尽管近代日本并未遭遇中国那种割地赔款的命运,却使近代日本具有了殖民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宾雪花 《东南亚纵横》2009,(12):111-116
日本、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政策法对两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以演进历史为视角对两国的产业政策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其演进的规律,发现两国产业政策立法完善;注重发展中小企业;灵活运用反垄断法;关心产业政策法内部结构的协调;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更加关注产业技术立法,产业组织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立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一百周年。在"日韩合并"到二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和"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先后两次剥夺了朝鲜人的国籍,进行了人权侵害。21世纪前后,《日本国籍法》的两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在日朝鲜人的人格和权益。  相似文献   

15.
衣远 《南洋问题研究》2011,(1):54-60,72
日本越南人社群是随着印支难民潮产生之后而在日本逐渐形成的新社群。对印支难民的接收开创了战后日本较大规模接收外国难民的先例。为了让越南难民更好地适应在新环境的定居生活,日本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今在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越南人社群,但日本越南人在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这既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是由于日本自身对外来人士的封闭性和消极性造成了难民政策措施上的一些缺陷。伴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不断磨合与适应,日本越南人社群与日本主流社会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电子政府的构筑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电子政府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实现了政府办公的自动化、电子化,也使日本国民真正迈入了电子政府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李超 《东南亚纵横》2009,(11):123-127
清末,随着西学东渐,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开展起来,随着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从“器物”深入到“制度”,在社会的现实需要下,清末的法政翻译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海防时期到洋务运动,法政翻译缓慢起步,从维新变法到清末修律再到预备立宪,法政翻译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起步阶段到迅速发展阶段,法政翻译逐渐成为翻译活动的重点。法政书籍的翻译,对清末的变法修律,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朝日“绑架问题”上的日本外交方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日"绑架问题"历经小泉内阁、安倍内阁、福田内阁,已成为朝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悬案之一。针对日益僵化的"绑架问题",小泉内阁以"绑架问题不解决,日朝邦交不会正常化"为基本原则,回避历史问题,企图完全以"对话和压力"的外交方针来解决"绑架问题"。而安倍内阁则继承和"发扬"小泉的上述方针,一味地强调以"压力"来解决"绑架问题"。福田当选日本首相以后,多次表示一揽子解决日朝间的历史问题和"绑架问题"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东亚国家行政改革之比较--以90年代中、韩、日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治—行政体系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东亚行政模式。东亚各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现代化的同时 ,也面临着自身革新的任务。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掀起了强劲的行政改革浪潮。由于中、韩、日的历史和国情不同 ,关于改革的目标及原则、范围与层次以及改革成果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而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