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孩子学骑自行车.刚开始,爸爸帮孩子扶车把,孩子专心蹬踏板.逐渐地,孩子自己扶车把,爸爸扶孩子的小臂.接着,爸爸扶孩子的背,确保孩子不摔伤.偶尔,可以连背都不用扶.很快,孩子学会了独立骑车.整个过程,孩子都很轻松,没有摔过一次跤.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逐渐成为一个备受教育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世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关爱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和学校、社会配合建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张怡筠微博     
《政府法制》2012,(18):64-64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我发现,许多父母深爱孩子,却无能力喜欢孩子。爱是长久的正面动能,喜欢足当下的正面感受。孩子表现不如预期,家长就产生厌烦挫折,很难真正喜欢孩子。不喜欢的爱不幸福,更对孩子成长有弊无益。先学习成为情商高手,父母才能喜欢自己深爱的孩子,给孩子有益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家中有残疾儿童的家长常常被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可以在什么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就近报名入读本村镇或本片区内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9年前,我从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小孩,现在孩子已经12岁了。不久前,孩子的亲生父母找到我家,想把孩子带走,在他们的哀求下,我同意让孩子回到其身边。现在孩子已经回去了,但是我又一想,不能这么多年白养了。请问,我能否向孩子的亲生父母追讨8年来抚养孩子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语录     
《方圆》2020,(2):7-7
“把我孩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给别的孩子,就像我的孩子活着一样,救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救别人的孩子。我也希望别的孩子快快乐乐成长,没有病魔再折磨他们。希望这样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坚强。”2020年1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年仅6岁的小圆突发疾病离世,他的父母决定捐献他的器官以帮助其他患病孩子更好地生活。小圆的父亲说,小圆的哥哥在2017年的时候因交通事故去世,他们也捐献了孩子的遗体和器官,让多人获得重生,他们希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圆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7.
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为了管教孩子,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打孩子的经历.然而,殊不知,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也不是孩子的最终监护人,如果将孩子打伤或打残,那就不是过错,而是一种罪过了.不久前,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养母李征琴虐童获刑案,为那些持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错误观点的父母上了警示的一课.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们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力.客观地说,没有不愿意考100分的孩子.孩子愿意把学习任务做好,就是有学习动力.那么,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如何激发他的动力呢?激发学习动力方法自测 我们先测一下,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是否科学—— 1.孩子的内衣、袜子一般是谁洗? A家长B孩子 2.如果孩子已经是小学生,每天早晨,需要您叫孩子起床吗? A至少叫两三次B最多叫一次,一般都是孩子自己设闹钟 3.您能准确地说出孩子数学、语文、外语等科目的教学进度吗?  相似文献   

9.
花絮·声音     
网络晒子者,小心!通过微博或社交网络晒孩子萌照,分享生活事,已成为不少爸爸妈妈的习惯。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很可能已将孩子的信息泄露了,并因此危机隐伏。最近,福州网友"片裙苇"发微博说,前几天,朋友遇上一件惊险的事,有一陌生男子竟然有朋友孩子的照片,并把孩子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到幼儿园接放学的孩子。幸亏门口的保安比较机警,问这位"舅舅"孩子的情况,陌生男子前言不搭后语,心虚地走了。"片裙苇"在微博上介绍说,事后,朋友估计是自  相似文献   

1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期许在中国家长的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必定会使得他们不能客观的认识他们的孩子。过高的期待会使得孩子压力重重,当孩子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可能导致其自我效能感的低下甚至缺失。本文指出为了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家长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时他们做出正确的评价,调整不合理的期待,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促进受教育权平等须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重点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指标,存在着十分不均衡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孩子上北京大学的几率(以当地招生数/当地考生数)是河南孩子的60倍、浙江孩子上浙江大学的几率是江西孩子的30倍、山东孩子上山东大学的几率是广东的36倍。这种不均衡,显然违反了宪法关于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张惠明 《江淮法治》2013,(15):50-50
众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系统综合地安排各种补习班.有些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往往很少询问孩子的意愿.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到暑期都提前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好。各种辅导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我认为.中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家长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别将整个假期的时间都交给补习班。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道德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场所,在孩子的道德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出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面对孩子的离家出走,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处理?“知心姐姐”卢勤为您点亮那盏明灯。如何看待离家出走《法律与生活》:现在不少孩子都比较叛逆,稍有不顺心,就会冲动地选择离家出走,您是如何看待孩子离家出走的呢?卢勤:离家出走只是表象,而精神世界的缺失才是本质。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父母面对孩子要反思:孩子究竟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他们心灵的成长需要什么。作为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父母,什么叫长大?理解了才叫长大。对于孩子而言,最大…  相似文献   

15.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16.
您家的孩子较劲儿吗? 孩子较劲儿,您一般怎么应对? 孩子年龄段不同,较劲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很大区别.为了能增加针对性,本文以幼儿园、小学阶段较劲儿的孩子为关注重点.我们称呼他们为“小”孩子.  相似文献   

17.
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逼迫父母放弃二胎,或许只是极端个案,与个别孩子极端自我与自私的偏激性格有关。但是,独生子女尤其十来岁的孩子,对父母再生一个持排斥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也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条件,也曾与孩子沟通过关于生个弟弟或者妹妹的话题,孩子第一反应便是"不要"。对此,也问过一些情况类似的父母,孩子的反应基本相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害怕再添一个孩子,会分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甚至改变自己的优越处境,失去宠爱而被冷落,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8.
闹心事几年前,我们收养了一个孩子。现在,孩子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想把孩子要回去。我们也不想让孩子因为我们而不能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毕竟  相似文献   

19.
夫妻离婚冷静期,女方生了孩子。因男方拒绝提供身份证原件,女方领取了孩子的单亲出生证明。之后,男方认定孩子为亲生,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发证医院,要求医院在孩子的出生证上加上生父信息。2020年1月9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男方能得偿所愿吗?  相似文献   

20.
杭州医院婴儿被盗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为筠  魏娟 《检察风云》2007,(13):48-49
新生婴儿离奇失踪 孩子出生时,全家人还开心地聚在一起.孩子的母亲汤红萍安详地躺在杭州第四医院产科二楼23病房里,孩子甜甜地睡在旁边的婴儿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