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实际状况,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开发条件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提倡"以人为核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今,必须认真研究民族地区的特点,以文化建设为重,构建城镇化地区特色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形式、特点及网络文化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等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都极具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中的参与性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将具有现实意义。建设民族工艺村应是当前条件下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民族工艺村建设可作三个层次———个体、社区、社会———和两种状态———静态的与动态的保护开发———的模式区分。建设民族工艺村过程中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实现其产业化是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谭鑫  朱要龙 《创造》2013,(8):66-69
云南盐津县豆沙镇遵照省委"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树品牌"的要求,创造出了一体两翼三建设的"123城镇化发展模式"。—体是指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为豆沙镇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两翼是指积极推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两翼齐飞,实现"文化立镇,旅游兴镇",打造经典古镇;三建设是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豆沙古镇集魅力、活力、实力于一体的城镇化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豆沙镇已经实现一个由亭台楼阁、牌楼门坊、会馆戏台、酒楼茶肆、驿馆店铺、城堡民居、小桥流水组成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特色精品古镇。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不到位,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中一个较为突出、严重的问题。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虽然目前民间投资已超过国有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重要地位,但进行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领域的民间投资还是比较少的。不过,从当前进入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领域的民间投资来看,民间投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开发方面,充当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语言规划和建设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翻译工作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根基夯实、和谐语言生态建构、民族民众的城市适应,以及城镇化产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建设需要下,民族翻译工作需要通过增加强民族翻译人才培养、增加翻译作品数量、加强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民族民众的民族语言与英语使用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8.
吴毅 《桂海论丛》2002,18(4):70-73
广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进行合理而科学地开发 ,使之转化为精神产品和文化产业 ,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进步 ,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加大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城镇化的动力问题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旅游作为动力通过作用于贵州的资源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六大因素,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文化等城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而不同程度的城镇化对农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与影响。针对乡村旅游引发的城镇化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娟 《思想战线》2002,28(4):132-134
保护和开发民族档案资源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云南档案藏所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发展民族档案事业 ,需要理清思路 ,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省域结合部性质的乌江流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角度系统归纳该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数量、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分析表明乌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特色鲜明、但散而不聚,开发乏力。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民族和谐等原则,把握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大力开发显性文化资源,效率优先,积极开发灰色和隐性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元素";打造民族文化知名品牌以及合理规划文化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思维在提升民众对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的认知水平、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共享、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断加强数据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多元异构数据库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形成维护数据库平台的长效机制,将有效推动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的民族地区的社区治理,没有沿袭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文化建设的传统思路,而是从"整合"概念入手,揭示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整合对社区治理的意义,进而深入探讨(多)民族社区文化整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加快贵州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清江画廊不仅是典型的流域型旅游地,还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文章研究分析了清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赋存及其时空演变分异特点,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打造三大遗产廊道,构建三大文化旅游圈,建设十二大文化旅游骨干项目"的开发思路,以及主题开发、集合开发、引爆开发、活化开发、业态开发等五大开发策略,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民族风情山水画廊和巴土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7.
论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77-180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力军。在建设民族文化资源库的过程中,民族高校图书馆自身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10-113
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现状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了贵州旅游开发应更多地注入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在开发中强调对整个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州的战略部署 ,笔者对加快祥云旅游业开发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一、祥云的旅游资源和开发建设现状祥云县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43万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开发历史远久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非常博大,乡土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本民族乡土文化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源泉,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三个载体,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存在较严重的消亡迹象,以典型且乡土资源颇丰的雷山县为例,试图找出少数民族地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尝试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