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寅 《创造》2019,(4):82-82
  相似文献   

2.
《探索与争鸣》2006,(5):36-38
教育、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发展经济学讨论的重要命题。通过考察研究人力资本、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文献,可以发现教育培训与个人收入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理论分析指出,国际学术界不久前采用教育基尼系数作为一种新的衡量人类资本和福利分配尺度的经济指标,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分析与解释我国教育不平衡及由此决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平等的消解有赖于共享式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清 《前沿》2009,(12):71-73
当前,中国存在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医疗卫生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等多维的不平等现象。亚洲开发银行总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共享式增长强调了经济增长、公平、平等、分享等。坚持“共同发展、按照这一新的增长理念,中国不平等的消解需要立足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坚持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把握好机会平等和社会救助原则。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体制内学校质量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实导致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形成公共教育体系内的不平等。而市场化教育加剧了这一不平等,两种教育体系共同作用形成了教育不平等的格局。但是市场化教育能弥补公共教育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并且学生自身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教育消减不平等。公共教育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教育不平等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入改革,回归公共教育的平等意义是最根本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周娜  刘友田 《前沿》2012,(21):140-142
教育公平是现代的一个热点问题.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竞争.现今,由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不公平,不但影响到全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本文对现阶段中国教育不公平现状进行阐释,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推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受到现代化理论和功能主义的启发,各国试图用扩大教育规模和改革教育机会分配机制这两种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多国的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育分层研究结果却表明,新增的教育机会通常被优势阶层占有,他们也能够巧妙地避开各种制度对其的约束,从而导致政府的教育公平改革收效甚微。同时各种教育制度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Mare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扩张和教育分配改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该模型试图控制教育机会数量变化的边际效应,从而考察教育机会在各阶层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张晓群 《理论月刊》2004,(4):136-138
自 19 世 纪初 到二 战 结束 ,全 球性 收入 不 平等 的程 度 一直 在 加 重;从 1820 年至 1992 年 ,世 界 不 平 等进一 步 扩 大的 动 因 有 : 西 方 国 家 经 济 的 迅 速 增 长 ,19 世 纪 上 半 叶 盎 格 鲁— —萨 克 逊 系 国 家 与 其 他 西 方 国 家 的 差 —距 ,直 到 20 世纪 下 半叶 中国 和 印度 的发 展 迟缓 ,非 洲在 20 世 纪下 半 叶的 经济 停 滞。 遏 制不 平 等 的 动因 则 有 :西方 国 家 之间 以 及 它 们各 国 内 部 收入 差 距 的 缩小 ,前苏 联 及 东 欧实 行 近 四 十年 的 社 会 主义 体 制 ,二 战 后 欧 洲 及 日本 与美 国 经济 水平 的 迅速 拉近 ,最 近一 二 十年 中国 经 济的 突出 表 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黄建宏 《理论月刊》2013,(2):132-135
近年来,居民住房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和矛盾焦点,以住房分配来重新审视市场转型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认同。转型时期的住房市场嵌入在各种制度性因素之中,住房分配的不平等结构不仅是市场不断成熟的结果,而且是再分配制度持续作用的结果。破解处于不平等结构顶端和底端的两类群体即"双强"和"双弱"家庭将是未来住房政策聚焦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魏超 《求索》2013,(7):211-213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这将导致中国教育的偏颇,使得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愿望难以实现。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其干预路径。本文认为,教育不平等的心理机制是由于社会经济背景测量中父母等级地位测量的缺乏而导致的可能对于学校教育影响的高估和家庭中父母的自证预言效应;身体机制则体现为教育对象的不良身体健康状态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干预路径,即传授知识增长论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这将为完善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其典型特征是以支配为目的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教育结构。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教育中的不平等主要是环境的不平等,分为社会关系不平等、教育身份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平等,因为环境不平等是人为的不平等,因此是不正义的。这些不平等对于人创造生活的可行性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障碍。教育不平等是中国社会之痛。教育正义不能容忍教育不平等,它构成了纠正教育不平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笔者1998年个案访谈资料,着重探讨有关夫妻平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认为,中国城市家庭内部夫妻的平等问题要比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西方理论所描述的夫妻不平等关系复杂的多.只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的直接交换方式和经济资源、权力、家务付出等指标来研究夫妻平等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夫妻平等问题要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中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 教育先行——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公平,依照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教育的公平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目前,城乡间的教育不公平与高考中各高校在录取名额分配上的不公平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论社会风险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 《长白学刊》2011,(3):134-139
现实世界存在广泛的个人风险不平等.在我国,个人风险不平等以及风险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社会风险冲突,已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安全和发展.风险分配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促进风险分配公正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对风险分配的调节,发挥各种主体的积极作用.另外,只有培育一个低风险、应对风险能力强的庞大中产阶层,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对权力的清晰界定,既有的关于中国女性职场权力研究在权力界定上表现为宽泛化和狭隘化两种趋向。在批评这两种趋向不足的基础上,本文对职场权力做了更为明确和精细的界定。基于CGSS2006年城市样本的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女性拥有各种权力的比例都比男性要低,那些占据权力位置的女性也主要是边缘性的权力。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和工作单位特征等变量后,女性拥有权力的发生比也显著低于男性,这表明在通往职场权力的道路上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特点、原因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基本内涵、特点、原因及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求客观全面把握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和程度,从而有效推进两性平等,以达到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质量处于劣势、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的不平等及生育和节育手术的不平等三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影响了妇女的生计选择;减少了她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因多胎生育增加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导致妇女妇科病增多,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家庭贫困。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情感不平等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学认为社会分层与情感不平等关系密切,是学生情感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其中社会经济地位、权力、教育和家庭均是影响情感不平等的社会因素。学生情感公平的实现对缩小学生之间的情感差距、促进教育的实质公平实现、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基础性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晰判断标准、确定测量方法、划分责任主体和加强社会情感学习实践是实现学生情感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