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抗疫防疫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历史影响的疫情政治经济学创举,为迈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历程作出新的诠释和导引。启迪人们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乃至最终归结于什么样的中国未来。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世界经济萧条与危机,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并为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实践中凝练的抗疫成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夯实了基础和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周边地区的融合区和重启的首要之地;中美大国关系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大国关系稳定,周边国家的关系才可防可控可稳。严峻的全球疫情使人类愈发强烈感受并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是缥缈的理念和抽象的概念,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命运已经与世界相互嵌入、环环相扣。东亚国家在疫情挑战面前选择了团结合作与同舟共济,RCEP的签署必将为促进东亚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必将增强区域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在精准。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3.
受国际政治和军事安全形势的影响,不确定因素依然困扰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但当代世界经济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未来世界经济将在曲折中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场殊死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迅速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成功控制疫情,在抗疫实践中积累了中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及时分享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提出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中国方案,为抗疫国际合作、稳定全球经济秩序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携手应对,积极推进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5.
《瞭望》2020,(8):8-9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复工。从世界工厂珠三角到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先行示范区深圳到千年大计雄安新区,从民生企业到互联网科技公司,各地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既要打赢抗疫阻击战,也要打好经济保卫战。连日来,各地根据“分区分级精确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要求,全力扶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恢复正常生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企业、稳就业、稳经济,确保改革发展不停步。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有效应对突发重大疫情这一重要课题。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经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公立医院在这次疫情防控救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是纵观整个世界,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期准备,强化公立医院应急医疗能力、提高公立医院应急医疗救治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现结合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前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形势严峻,不少国家陷入危机之中,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危机和挑战,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是世界各国对抗疫情、化解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唯有团结协作,方可共克时艰。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其外,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疫情在全球大流行,金融市场全球大震荡和产业链全球大重塑将从各个领域对我国进行传导,对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造成较大冲击,金融稳定将承受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存在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破坏力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准备,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进行准确研判,加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以更加灵活的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18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战疫的情况下,中国医疗队伍和物资援助成为疫情暴发严重国家的好帮手,中国经验成为可供世界战疫参考借鉴的希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已发生明显转变,中国已经进入危机修复、刺激经济复苏和严控疫情卷土重来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环境中,通过国际经济关系而联结的世界经济体系及其具体表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就是国际经济环境。它由诸多因素构成,并包含几个不同的层次:整个世界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性质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分工、生产协作、贸易和金融等;个别国家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12.
袁元 《瞭望》2008,(30)
基本面未改变坚定了信心,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有信心 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会议也指出,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严峻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遇到了CPI 居高不下、出口增速下滑、企业陷入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世界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际携手抗疫,再次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双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2)
2003年国际形势仍处在复杂深刻的变动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政治虽然在动荡中逐渐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但2002年几桩悬而未决的国际事件,依然走势未明,其发展方向对国际政治格局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恐怖与反恐怖的角力仍将持续进行,并同样会对包括大国关系在内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世界经济整体虽然在温和复苏之中,但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前景并不明朗,世界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一期,本刊邀请了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和本刊驻世界主要地区的记者,就今年的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逐一进行展望和评述。从他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世界局势走势迷离,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通过资本国际流动维系的经济网络,是以国家经济集团为行为主体、私人垄断组织积极参与的体系,是有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干预和调节的体系,也是个不平等、不平衡的层级结构和矛盾重重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综合实力得到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提高。全国经济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是,目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经济领域也还遇到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如国际金  相似文献   

17.
烈性疫情因其跳跃式传播以及对人类生命和社会根基的破坏,需要"总体性治理模式"来应对。新自由主义国家因其强调个人主义、大社会小政府,社会生产及医疗资源为金融资本所支配,中产阶级贫困化,国家衰弱,导致其只能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有限性治理模式":弱强制性的易感人群保护、由患者支付能力决定的医治机会、有限而单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国际义务的回避策略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性质、经济结构、价值导向等,决定了我国应对疫情的"总体性治理模式":全覆盖的易感人群保护、应治尽治的免费医疗、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国际义务的责任担当等。疫情治理模式的区别是政治经济制度区别的表现,疫情治理模式的博弈是政治经济制度博弈的延伸。抗疫实践对完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路向性价值在于:克服官僚主义,提升先锋队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坚定不移地发展公立医院、公有制经济,发挥公立医院、公有制经济的治理效能;推动网格化、层级化和垂直化管理的结合;实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舆论场的正向互动;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提高国家治理的国际辐射效能。  相似文献   

18.
李雨时 《求知》2004,(3):19-21
2003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前二季度,受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从三季度起,在美国经济复苏强势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世界市场需求明显回暖。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非典”疫情的负面冲击,但在投资和进出口等因素带动下,依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预期。  相似文献   

19.
穆重怀  宋殿娇 《侨园》2021,(1):11-12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既往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全球化带来的流动与合作.此外,某些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的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合作的不确定性,这不仅影响到了全球抗疫行动的一致性,而且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恢复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波诡云谲的疫情时期,中欧合作却逆势而为,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成为...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不是沃勒斯坦所说的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所说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它一直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