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信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存在显著的互动逻辑。诚信文化建设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形态,能够促进社区治理的提升优化;社区治理助推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施。两者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能够有效促进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岳修峰 《人民论坛》2014,(8):150-152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3.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地方实践探索中,作为国家实验区,江苏省太仓市形成的"政社互动"模式、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的"社团化治理"模式、山东省日照市形成的"治理体系及治理流程再造"模式,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基础性治理制度体系改革是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核心、"上下互动"的实效参与是关键。总体上来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其目的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其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5.
罗大蒙 《理论月刊》2023,(11):111-119
情感是共同体的纽带,将邻里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共同体,是城市社区邻里重建的重要命题。互动是情感共同体的生产机制,信任感、团结感和公共性等情感表征,均蕴含于人际互动之中,微观的人际互动筑牢了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媒介,共享具有激活积极情感要素的重要价值,是情感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载体。情感共同体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共享是情感唤醒机制,能够重构邻里关系,缔造邻里信任感;共享是情感凝聚机制,能够激发公民群体身份认同意识,强化邻里团结感;共享是情感延伸机制,能够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孕育社区公共品格。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工具,积极、正向的情感共同体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区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的过程。在参与互动中,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文化的引导,注重社会资本的扩充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社区治理的创新,要求发展各类民间社区组织,培育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作为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它们在实践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能够互动双赢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的具体圆情,加强和完善以人大制度为载体的选举民主和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协商民主形式。同时大力促进两种民主形式的互动,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特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层面,其互动效应能够促进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在社会层面.其互动效应能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在文化层面。其互动效应能够培育公民文化,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是我国城乡的最基层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社区文化建设和创新是完善社区治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具体要求。然而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为此要从已有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条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完善社区治理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次疫情对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了使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从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服务功能、壮大服务队伍、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及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成都市青白江区以"一核多元"为抓手,推动社区治理迈出新步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加强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修订完善以居民公约为重点的居民自治制度,完善"三级授权",规范民主议事。推进"三社互动"模式,探索社区治理创新。青白江区出台《青白江区三社互动实施方案》,选择5个社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中的地位正日显突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分析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多重互动功能基础上,揭示了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欠缺与存因,并结合国情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提出了面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若干路径及其推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魏开琼  李婷 《理论月刊》2023,(5):127-134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基层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是探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的构成与运行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满足现实需求、解决妇女参与困境的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以村两委、村民小组、社会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妇女等多元治理主体参加的农村社区治理平台,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有序运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动“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价值耦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之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现实性。然而,公共文化服务能否促进“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其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耦合,还存在价值取向、供给机制、供给效能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优化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便成为实现“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加强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引领、完善全过程参与机制、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借助数字化治理工具等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正向赋能。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社区群众自治的新要求,社区党组织需要以党建工作创新带动社区治理转型,通过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来促进社区融合。社区融合目标是从社会融合概念引申而来的,面对社区成员之间的疏离和社区自治的失序,社区融合的实现途径是: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感知性融合;完善社区治理秩序,促进规范性融合;构建互动网络体系,促进结构性融合;培育普遍信任的邻里关系,促进交流性融合;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促进功能性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重要发现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能够积极预防化解矛盾,妥善处置突发事件(73.01%),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健全社区自治体系(71.69%),发挥带头、示范、引领社区治理各项工作的作用(51.52%),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文化建设,推动社区文明发展(35.92%)。城乡社区治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应以改善民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2.01%),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亦是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面临政策法规对社区治理支持不足、参与力量发展不均衡、资源开发难以满足社区治理诉求等困境,提出了需从完善政策法规、促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注重整合开发高质量社区教育资源方面入手,以推进二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麻雪峰  陈承新 《前沿》2015,(2):40-43
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一种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效率,它为特定社区或共同体所有。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较低,党组织建设滞后。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改进社区的关系网络、规范与信任,影响社区的政治参与,同时加强自身建设,重塑自己的政治权威,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推动社区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村改居社区的善政良治。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治理是以"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社会供给,提升社会服务(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增加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繁荣。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文以重庆市X社区为例立足社区治理现实,针对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治理定位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完善的问题,提出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既是政府重要的工作领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社区治理不仅是国家基层政权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基层社会发育的过程,要实现二者持续双向互动,就要在加强基层社会建设的同时,促进基层社会自我发育,使社会各主体成长起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居民委员会就是基层社会各主体成长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  相似文献   

20.
正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文化建设则随之成为了社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