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跨世纪的课题: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吴毅由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中共湖北省松滋县委、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省松滋县举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会、国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与中国“三农问题”即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关系 ,提出并论证了借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瑞华 《前沿》2003,(1):104-107
社会转型中 ,中国农村的干群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要解析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必须正确把握干群关系的系统组成、理论基础、理论要求、沟通网络、驱动方式、利益取向、基本目标和发展趋势等几个主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陈锡文,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过程,参与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导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内的多个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被认为是中国著名的农业与农村政策问题专家,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深刻制约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问题。如何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效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记者日前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沈阳市于洪区北陵乡党委书记、乡长高文荣。 高文荣: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状况与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成…  相似文献   

6.
邓聿文 《创造》2008,(10):70-70
选择农村作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有三个因素,一是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从农村本身来看,确有再改革的必要。三就是农村的改革发展与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三大问题——内需问题、粮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息息相关。而这后一因素,是此次全会再启农村改革的一个最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7.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新闻出版社乡镇论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于2007年11月24—25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农民稿件、学术论文700余篇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1998年10月12日~14日会议重点:建设新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中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  相似文献   

9.
稳农兴农 治国兴邦──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郭书田武汉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张厚安、徐勇主笔,项继权、吴毅、张劲松等撰写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1995年11月版)。该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妇女发展走向思考丁娟在中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近80%。在女性人口中,农村女性约占80%。鉴于中国历史的长期积淀,我国存在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尚未根除,这些问题与性别问题相交织,犬牙交错,使农村妇女的发展呈现出复杂的结构。一、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民间宗教的历史沿革与概念界定问题。接着分别对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农村邪教、天主教、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民间宗教信仰形式在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性的评析,并介绍了当前学界对宗教渗透与反渗透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民间宗教研究展开了一个初步的前瞻性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人才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着专业人员少,教育水平低,资金投入少等一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4年底,中国70.8%的人仍以农业为生,58.2%的人还居住在农村。在农业大国地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目前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村问题,探讨新时期农村的改革问题,不仅能惠及“三农”,还能为整个中国的新一轮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革促进中国农村的新发展,以构建和谐的中国社会。客观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现状不可否认,经过两轮大改革,比起25年前,中国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大部分地方离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导致农民消费结…  相似文献   

14.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理清这一重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认为城镇化战略是党中央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原则与现阶段国情相结合,实现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三者的良性互动,则是解决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应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逐步升温,成为一大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深入剖析中国农村是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所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久难突破,而今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取向究竟怎样,更牵动着众多学者的心绪。为此,2002年5月4日至6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各界学者4…  相似文献   

16.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而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向来高度重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探究影响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及对策,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上带来太多的实惠。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且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刊记者就中国农民何时看病不再难这一问题,采访了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专家崔红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农业问题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继《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之后,我们又有幸看到了夏振坤教授全面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新作《绿色革命之路:大国的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大国发展问题丛书”之一)的问世,该专著是作者总结四十多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政策化的最新成果。全著中显示了作者一贯的治学风格。一是实。全著紧扣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实际,将四十多年来农业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作为构筑新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基于对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开创了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的道路,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这条道路的具体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了经济根据和可操作程序。研究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基础地位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改革、稳定与发展大局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大连干部学刊》2014,(3):18-19
时间:1998年10月12日-14日 会议重点:建设新农村。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