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薇薇 《学理论》2012,(10):103-104
文化是乡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乡村文化的现实困境,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加大人才支持和走产业化道路几个方面来解决现有问题,为实现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等现代化力量的强力作用下,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的持续消解,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历史地进入实质性的解构与重构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命因子激活,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恢复乡民的文化自信力和创造力是促进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现代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苏亦飞 《理论导刊》2020,(5):118-123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振兴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说")和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本身创新性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文化自信培育面临困境。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必须在把准价值导向、契合主体需求、夯实现实基础、激发多元参与和实现转化创新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玉敏 《理论导刊》2005,(10):83-85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认为乡村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整个的乡村生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乡村教育的关键是在乡村中培养的乡村教师。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农村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主要包括乡村文化治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本质规定、依托公共空间的场域载体、嵌入公共权力的过程驱动和培育公共精神的目标结果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治理始终体现公共性是治理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却真实存在公共议题失语、场域空间萎缩、行政伦理失范、公共精神淡化等公共性缺失困境,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通过形成社会组织、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民主制度、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等多重途径,优化乡村文化治理元素和结构,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公共性“再造”。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学术界围绕乡村文化建设这一命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界急需用现代化思维,深入研究乡村文化“是什么”以及未来乡村文化建设“如何做”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数字文化产业借助新型信息技术跨越了创造和生产“文本”的时空限制,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产品现代化、乡村文化传播多元化以及乡村文化生态多样化。透视我国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现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数字空间失衡、数字人才缺位以及数字产品趋同等新数字衍生问题。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应从优化顶层设计、推进东数西算、明确多元主体以及重塑品牌特质四个方面同步发力,赋能我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实走深。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治理与善治理论,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起点及演进逻辑出发,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角度,探讨我国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和实现路径,提出"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悄然无声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它的冲击,各方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传统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数字乡村和培养农民责任意识,进而为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创造良好时代契机。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解决好当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行动意愿不足与农村建设责任淡化等问题,成为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议题。在厘定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基本概念及其基本表征、主要类型基础上,阐释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内在机理,并引入甘肃G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个案,分析其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聚合力与张力,从而得出研究主题的相关结论,为我国建设数字乡村和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擎华 《学理论》2009,(21):113-114
科举制的废除,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西方新的教育制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却是迷样的模糊,整个乡村在文化层次上陷入了社会嬗变的深渊中。广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化解乡村文化危机,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深入剖析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能进一步凸显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张勇 《理论探索》2016,(4):86-93
"博士春节返乡记"的争鸣是参加者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围绕乡村问题而展开的一种讨论。这场以"乡愁"为总旋律的争鸣展现了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的矛盾现状,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与乡之间在自然空间上分立、禀赋差距扩大、资源争夺、文化价值冲突等方面。为此,解决乡村问题必须从城乡关系中寻找出路。未来城乡关系的理想图景是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融合的立足点在于建设美丽乡村,要重视国家意志的政策选择作用,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认知与分歧并存的乡村政治认知、忠诚与疏离共生的乡村政治情感、延续与分化并行的乡村政治价值观,构成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样态,具体表现为留守者政治亚文化、边缘人政治亚文化、村治精英政治亚文化三种亚文化的融合共生。乡村政治文化的内在张力、制度供给缺位与媒体传播错位,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贫地区、都市郊区三类地区,其模式主要有村落民居模式、民俗风情旅游、田园生态旅游等。由于缺乏严密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我国的乡村旅游存在着产品雷同、项目同化、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结构已然从“乡土中国”变迁更迭到“城乡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也应发生结构性调整:从前期外在“赋能”到当下内在“价值实现”,乡村价值需要被全面认知。从根本上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质就是乡村内生性发展的建构,这就需要对乡村价值在充分认知基础上进行活化、挖潜和实现,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重要农产品供给区,彰显乡村生产功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显化乡村生态功能;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显化乡村教化价值;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凸显乡村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体现着基层政府对乡村的社会动员和社会管理能力,事关乡村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但在当前,治理效率低下、自治程度不高、治理权威多元、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时时困扰着乡村治理质量的提升。重视乡村治理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根源、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来坚实乡村治理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乡村民间权威的培植来挖掘利用乡村治理中的自组织资源,是提升乡村治理的质量效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障;深化农村乡村创新创业的金融系统性改革,实现资金能满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18.
乡村债务清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大障碍.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事权与财力不对称、基层政权组织参与经济活动、不切实际地兴办公益事业等,因而清理乡村债务也应从多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一是对乡村债务进行全面核实,分类清理;二是健全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偿债途径,有效化解现有债务;四是加强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乡村收支行为;五是积极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减支来缓解债务压力;六是尝试发行乡村公债以部分解决乡村债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本。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乡村文化危机具有多重表现形式并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应以四种乡村文化内生情感(乡愁、乡情、情缘、乡风)为导向,以乡村文化系统分层(感知层、整合层、冲突层、交往层)为路径,以四种文化动力机制(安全机制——信任机制——认同机制——表达机制)为内容,重构乡村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乡村协商民主就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利益攸关方的村民通过平等的对话、讨论等方式,围绕乡村社会中的公共问题达成共识,从而赋予决策以合法性的过程。河北乡村协商民主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探索出了月协商制度和搭建三个平台等形式。公共问题意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阻碍了河北乡村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乡村组织和培育协商文化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