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似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无人问津,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设防。因此,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没有竞争对象,第一个去尝试的人正好可以乘虚而入。可以说,世界  相似文献   

2.
艾迪 《党课》2012,(3):107-108
德国有一项叫做“挑战不可能”的大赛,每年都会涌现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这个“世界纪录”和吉尼斯世界纪录稍微有点儿不同,这个“挑战不可能”大赛顾名思义就是挑战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约定俗成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和做到的事情,但事实证明,这些原本被认定为“不可能”的事情,人们都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这个封建积习颇深的国度里,有权的人,有钱的人,有学问的人,有影响的人……往往会被冠为“堂堂”。比如堂堂局长,堂堂董事长,堂堂教授,堂堂歌星……有资格说自己是“堂堂”这个、“堂堂”那个的人未必能威震八方,但在一定范围内却是名流。既然是名流,那么在道德上也应该成为楷模,自然与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的事得保持一定距离。然而世道会变,而且难测。近些年来,许多“堂堂”者就不那么堂堂。“堂堂”省长倪献策就不那么“堂堂”,以权谋私不算,同样要干点下三烂的事。至于什么“堂堂”市长、主任、厅长、局长、处长,搞贪…  相似文献   

4.
原谅三个人     
覃道 《求贤》2010,(4):28-28
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你必须原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之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6):48-49
工作中表现很“烦”,是在每个公职人员身上都可能出现的现象。家里、个人有不顺心的事,不自觉地把情绪带到岗位上,就会显得“烦”;工作量太大、连续工作时间太长,身心疲惫后就会自然流露“烦”;工作上不顺利、遇挫折,因为没有成就感也会“烦”……  相似文献   

6.
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实事求是”这一词语,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概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今天,“实事求是”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日益成为不证自明的范畴。笔者经过反思,发现实事求是本身恰恰是需要证明的。问题就是实事求是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7.
什么都可能     
这个时代,不可能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时代活化了我们的面貌,时代也锻造着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凌河 《新湘评论》2012,(21):46-46
“官者,管也。”但如今,我们一些官员的行事逻辑却是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少干事就少干事,为的就是不招事。如此“为官之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件事尽管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但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事,  相似文献   

9.
张砥 《学习导报》2012,(21):46-47
“官者,管也。”但如今,我们一些官员的行事逻辑却是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少干事就少干事,为的就是不招事。如此“为官之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件事尽管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但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事,  相似文献   

10.
柴静 《廉政瞭望》2011,(14):62-62
吃饭的时候,遇上一位医生,又红又专还会讲故事。 他当年援疆,刚去就遇上个棘手事:当地一个很有威望的老人重病,大口呼吸,肌肉痉挛,而当地什么医疗条件都没有,开胸、上呼吸机,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五年的过往,浓缩在2018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里,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齐声感叹:多少不可能成了可能。把时间往回倒退。"垫底"和"落后"之类的词,让贵州人总是抬不起头:"出去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贵州人""即便开会也选择坐在最偏远的角落"。"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2012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4,(10):1-1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有的甚至会变本加厉、变相潜存。“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现象警示我们: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3.
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自由民主很有吸引力,但是,对美国的民主自由有所体验和研究就会发现,民主在他们那里长得好,移植到别的国家却不灵。为什么呢?美国的独特性决定了美国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凤凰周刊》执行主编玛雅在《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一文中,分析了美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不能复制美国模式的原因,指出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12):18-18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再次警示我们,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6):54-54
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历朝历代,能否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决定兴亡的关键一环。囝以人兴、政以才治,更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没有雷锋的年代,那位名叫雷锋的人已经离开我们足有50年了。这是一个有"雷锋"的时代,许多不叫雷锋的人做着与雷锋一样的事。不是只有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才会存在犹如雷锋这样的热血青年。在当今这个如此绚烂的时代,"雷锋"依旧很多。50年了,雷锋没有远去,他,就在我们身边!或许,他只是随手捡起了一块纸屑;或许,他只是搀扶  相似文献   

18.
晓贺 《支部生活》2011,(2):45-46
在南涧县公郎镇,提起公郎人民法庭庭长龙进品,上级领导说,有他这样的法官在,我们心里都要踏实些;同事说,他的清贫让人心酸,但他的“富有”又让我们羡慕;百姓说,我们有事就会去找“小龙”。  相似文献   

19.
正张玉林说:"我常常扪心自问,我一个月的工资能买5000斤苞谷,可我究竟做了些啥子事?即便我做了一些事,对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究竟有什么意义?""变不可能为可能""奇迹",一说到中江县清凉中心校,这两个形容词便争相出现,归到源头,人们总是会说:"都是因为清凉有个张玉林校长啊!"然而,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走进清凉,走近张玉林,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一步一步坚定前行,一年一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开始逐渐增多。很多消费有防范意识不足,看到二维码就拿起手机扫描。殊不知,一旦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的软件应用中染有病毒,手机就会遭遇麻烦;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问址,则可能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