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有四方面主要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  相似文献   

2.
唐瑾 《世纪行》2012,(3):29-30
近年.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虽然得到控制,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全社会应当进一步加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矫治、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工作。考虑到对青少年犯罪审理的特殊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在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进行建立少年法院的试点工作很有必要。建立少年法院的试点.  相似文献   

3.
王晓三  薛深 《青年论坛》2005,2(1):102-104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 ,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 ,并就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是新时期指导我们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妇联深入到小店区法院、司法所、社区和山西省未成年人犯管教所调查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创建“平安家庭”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常熟市自2003至2008年共5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呈现出案件种类多元化、犯罪人低龄化、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导致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犯罪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等。当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时会使犯罪动机出现异化,不能机械地预防,所以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机制与未成年人罪犯的法制教育手段的传统手段尚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世界已将“未成年人犯罪”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近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为此,致公党北京市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向100名少年犯发放了调查问卷(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现关押少年犯370人),查阅和调研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淼 《前沿》2012,(10):61-62
在我国,"现身说法"作为法制教育的一种手段由来已久,但是如果由未成年犯来进行"现身说法",其性质就值得商榷了,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法律意识的淡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所以,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胡健 《人民政坛》2006,(4):40-41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与1995年的司法解释相比较,本次司法懈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也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怀和宽容。本次司法解释还对很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最大程度地教育、感化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身心未臻成熟,人生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其诉讼权利需要予以特别的保护。针对司法实践的需要,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一编中专章设置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重点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法院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在场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保护性体系,极大地丰富完善了未成年人特别刑事诉讼程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强化法制教育,用法律武装青少年头脑。法制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工作。教育部门要安排一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大》2011,(3):39-40
未成年人犯罪罚金往往“子债父还”,法院难以执行;审前羁押时,看守所内“交叉感染”现象也较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院院长刘玉顺呼吁:单独制定未成年人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充分满足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又要合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正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台,需法法衔接,方能形成系统化的处置预防模式,从而构筑起从预防、处罚、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海南未成年人起诉率、涉案率“两高”,每10万青少年涉命案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7.7%;每年起诉涉罪未成年人数占比,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比值。这些遭起诉的问题少年大部分从小沾染不良习惯,最终走上犯罪之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过程中,法制教育防线为何失守?  相似文献   

14.
2 1世纪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 ,毒品犯罪、抢劫犯罪、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严重问题。安康计划是我国采取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少年儿童的一项重要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坚持长期预防治理的指导思想 ,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选定具体防治项目 ,加强条件防范措施 ,以控制和消除犯罪发生条件和时机。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新华书店设立“精品书架”,引导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河南省巩义市紧密结合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在全市全面实施“四大工程”,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日前,东台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学校、社区、法院调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些分析,并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一、重视家庭教育,筑牢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教师和引路人,对孩子的性格、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父母必须对子女负责,肩负起维护和睦的家庭环境,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要改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如何,直接  相似文献   

17.
王嫒萍 《前沿》2007,(8):138-14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治安热点,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正在潜心探究的重点课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已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有关司法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70086人,比10年前增加了82.6%,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比例10年间由7%上升到10%。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的发展趋势。犯罪类型集中…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低龄犯罪人数激增、侵财型犯罪多、性犯罪增长较快、作案手段成人化和团伙犯罪多等特点。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社会中不良文化和交往 ,是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的社会成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科学预测是关键 ,加强教育是基础 ,健全法制是保证  相似文献   

20.
陈江华 《求索》2005,(11):60-6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这与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有重大的关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的相关立法还存在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和预防性、过于框架化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应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及司法经验,针对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