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台湾省共有1900多万人,其中高山族同胞约有40万人。高山族同胞,是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赛夏族、布农族、曹族、鲁凯族、卑南族、雅美族以及平埔族人的总称。台湾当局称之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行政上又划分为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现今台湾山地居民分布在12个县,30个山地乡,214个村,576个部落,30余万人口。此外,台北市、台北县、基隆市、高雄市、屏东市等地,大约有3万余名都市山胞”。本文拟根据近年来台湾的有关报道,对台湾高山族同胞当前的社会处境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詹贤武 《新东方》2009,(1):74-78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后裔,他们都以高超的纺染技艺闻名于世。两族在纺织、染色、刺绣以及纺织品、纺织民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说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这两个古老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话 为什么想到拍摄《半个世纪的爱》?初衷是什么? 林添福:在一次采访台湾原住民部落的时候——因为以前国民政府和日据时代都把高山族的部落往山下迁徙,在平地建社区,建住宅给他们住——我们去采访新的部落的时候,问到老部落还有没有人,他们说还有一对老夫妻(八十多岁),他们死活都不愿意下山来,他们只在山上.我们觉得这有故事,我就去老部落采访他们.那个晚上,老部落只有老夫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是摄影,文字在采访时,我就听着.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悠扬甜美的《阿里山的姑娘》、激情四射的〈娜鲁湾》等源自台湾高山族的歌谣在祖国大陆唱响,引发了大陆民众对高山族文化的关注与向往。前段时间记者在台湾越崇山峻岭,下平原海线,深入高山族部落采风,各族群传奇般的历史如幽谷清风,扑面而来,神秘而丰富的部落文化似多彩春山,直入心怀。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第3期开始,亲爱的读者们跟随着大陆记者的脚步,入台湾越崇山峻岭,下平原海线。从寻找祖灵居所的泰雅人,到阿里山部落的热情邹人,我们可以从记者的字里行间领略到高山族各族群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传奇。然而,传统多彩的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之间正发生着难以避免的冲击与碰撞。因此,高山族部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靠世人共同的重视与努力。  相似文献   

7.
宁民 《台声》2003,(7):33-35
沿着日月潭旁的环湖公路走,老远就看到路的中间横着一个门楼,上面写着红漆隶书字“邵族文化村”,还有一行略小的宋体字:“您想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族群吗?”门楼旁插着彩旗,两边是简陋的店铺。这就是原住民住的日月村了。导游手册上介绍说,原住民邵族才是日月潭最老资格的居住者呢。高山族的知名度在大陆可谓响亮,他们身着鲜丽服饰的舞姿,印在中华56个民族的那套精美邮票上。组成高山族的该是9个分支,我们的旅程安排就有著名的“九族文化村”。不过,我到台湾之后,才知道高山族在台湾叫做原住民。而台湾原住民在9族之外,还有它的第10个分支,那就…  相似文献   

8.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所谓“高山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早先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山地之上,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其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他们见证了宝岛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沿革。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探访了台湾东部平原的“女人乌托邦”——阿美人部落,现在笔者将描绘台湾卑南人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8,(11):37-38
民族和氏族、部落、种族、国家有何不同?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不同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古代靖州侗“款”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款”是原始社会农村公社的组织形式。它的基层组织体系是以家族、村寨分小款、大款,亦以男性为本位并由男性系统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或部族组成,构成一个较为紧密的共同体,它是部落联盟的躯壳。宋时洪迈著《容斋随笔·四笔·渠阳蛮俗》记载:靖之地“各有门款,门款者,言伍籍也。”说明了它由若干个同一父系血缘小家庭组成1个房族,再由若干个房族组成1个家族,往往是1个家族共居一寨。清时徐家轩撰《苗疆闻见录稿》卷下说:“聚种而居,窟宅之地皆乎为寨,或二三家为一寨,或百数十家为一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和睦相处的兄弟民族组成的伟大国家。在这56个密切团结的民族中,有一个兄弟民族世代生活在海峡彼岸的宝岛──台湾,那就是通常被称之为高山族的台湾原住民。高山族系原住台湾的少数民族总称。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祖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总称。台湾当局称之为山胞。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台湾的人文学者认为,岛内的民族同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根据不同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和语言体系,还可以分为许多族系和族群。依各族系语言对自己的称呼或居住地域,当地民族不同意“山…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一直在变化之中,时至20世纪中期出现了“高山族”的提法,进而是“山胞”和“原住民”,如何科学、准确、实事求是地给台湾少数民族以确切的族称,是一个要谨慎对待又急需确认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统一论坛》2010,(5):67-69
噶玛兰族 噶玛兰,2002年12月成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11个族群,其人数比邵族略多一些。噶玛兰,意指在平地的人,是台湾兰阳平原最早的住民。1632年,西班牙派兵攻打宜兰,以惩罚噶玛兰人攻击该国搁浅船只的行为,才让这个族群为外人所知。侣年后,荷兰人用文字记录了台湾兰阳平原上36个噶玛兰部族的情况。由于长年纷战,  相似文献   

14.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陈蒲清古代朝鲜民族,是由很多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历史融合而形成的。中国古代把渤海沿岸直至日本列岛的广大地域,称为东夷区。古朝鲜属于东夷的范围之内。古朝鲜族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支系。从辽河流域东北至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一带,属于北...  相似文献   

15.
苗族太平箫     
保山市隆阳区有苗族近万人,分布相对集中。在苗族居住的地方,流传着一个关于太平箫的动人故事。 古时候,这里居住的两个部落,不知为什么,从原来的朋友变成了仇敌。他们互相敌视殴斗,进行着长久不息的战争,两个部落的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景况十分悲惨。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呼唤     
赵辉 《台声》2007,(12):41-43
田富达,本名尤明·巴都,曾用名林茂枝。1929年7月出生于台湾新竹关西的泰雅族部落。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5月进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华北军政大学第一期毕业,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处工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专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兼调查研究组副组长,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理事、领导小组成员,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1997年至今任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与人合著《高山族》、《高山族民俗》等书籍。  相似文献   

17.
<正> 宝岛台湾,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在汉代、三国时,称为夷州。隋代,称为琉球。南宋时,称为毗舍耶。明代,称为东番。明末清初,才出现“台湾”一名。“台湾”一名,来自土著族名称。台湾岛上的土著族,称为高山族,高山族又包括许多不同的族系,在明代,分布于台湾岛西南部安平一带的平埔  相似文献   

18.
毛寿斌 《台声》2003,(1):45-47
金秋时节的海南岛,阳光依然灿烂。去年11月21日至27日,台湾高山族的十大族群派出了80多人的庞大省亲团,来到海南岛,来到五指山,探访与他们源自一家的黎族兄弟姐妹。在海南岛一周的省亲活动中,台湾高山族的乡亲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他们的到来,就像远方的亲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所到之处,都受到亲人般的隆重款待,他们也深深为亲情所陶醉,在五指山,他们醉倒在黎寨的山兰美酒里;在三亚,他们流连于天涯海角的美景中;在海口,他们与黎族同胞一起狂欢于舞台上。台湾岛加海南岛,珍珠加玛瑙;高山族与黎族,同胞加兄弟。…  相似文献   

19.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帝姓姜,系炎帝族的首领。炎帝族最初是西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断与以 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由于炎帝族力量不敌九黎族,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得到黄帝族的援助,炎黄两族同心协力打败了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族后来与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了3次大冲突,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  相似文献   

20.
前一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去见了那么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当代艺术家、亦是一位“流浪在山林”的排湾人—撤古流。这期本栏目就让我们继续跟随记者,夜宿阿里山邹人部落,体会那里一场特色又热闹的高山族喜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