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因工程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因工程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研究工作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利法律保护根据专利的概念与审查标准 ,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是否具有可专利性?这是一个貌似简单 ,实则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 :1.不同技术层次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其法律地位与性质是不同的 ;2.许多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和整个人类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对其可专利性法律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必然涉及一个重要法律原则———公共秩序保留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利益平衡考虑的掣肘。笔者认为 :我…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物遗传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是21世纪各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广东作为中国生物遗传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相关的法律保护制度尚未制定或有待健全完善,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广东省生物遗传资源及其法律保护的调研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广东生物遗传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虽已经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几个领域积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途径,不断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层次保护。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的准物权制度将生物资源纳入了物权制度框架,这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物权法所具有的权利配置功能和权利实现机制为厘清现有相关法律中的生物资源的权属与权利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上位法指引;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大"课题,物权法不能也不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所有问题,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并形成合理的、相互沟通与协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学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开展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由于其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对生物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据此对生物信息技术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即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内外现状及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基因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丽荣 《河北法学》2008,26(7):23-27
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挑战着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明确基因的法律地位是研究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人的基因是自然人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客体——生命、健康和身体一样,应当作为人格权的客体之一,受人格权保护,称之为"基因人格权"。当基因一旦与人体分离后,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具有了财产权的特性,将与身体分离的基因界定为财产权的客体,此时对基因的人格利益转化为财产利益,以财产利益进行保护。自然人的基因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9.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其立法与执法中仍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本文选取了几个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即法律体系不完善,范围界定不清晰,经营者作用难发挥,试提出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以列举加概括方法明确范围和若干强化经营者责任办法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冲突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灿君 《知识产权》2007,17(3):42-46
生物基因发明依赖于自然存在的具有特定性能的生物遗传资源,在对基因发明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应关注特有的生物遗传资源享有者基本权利的保护。本文在着重分析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知识产权体制下的利益分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