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失地失业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先生:您好!最近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组文章,深有感触。特此致函,以表达我的感悟。我是大巴山区的一名民办教师,既领工资,又要耕种土地,有关农民问题的一些情况我都有切身感受。所以,对贵刊所发的这组文章特别喜欢。这些专家关于农民问题的一些高见,确实应引起人们的深思。郑异凡研究员系统考察了苏联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认为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实行集体农庄生产,剥夺了农民的几乎一切私有财产,消灭了一切私有制度,使农民变成了真正的“无产者”,集体农庄实际上是“国家农奴制”。叶书宗教授认为斯大林时期的集体…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问题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生俱来的。二战以后,在东欧和亚洲,新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再加上原来的苏联政权,一时间,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对抗的“新阵营”。到了50年代初期,从社会思潮到经济社会政策各领域,新阵营里出现了强大的改革浪潮,也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第一批改革家,从南斯拉夫的铁托、波兰的哥穆尔卡,到苏联的赫鲁晓夫和匈牙利的纳吉。这一波改革的出现,主要有下列原因促成:第一,在斯大林全盘控制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在农业社会里,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也就比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许多贤能的封建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进行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但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并未工业化的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而“三农”问题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的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中央政府和国人如此的重视。“三农”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不但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没有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三农”问题,国脉所系。 为了让读者对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更多的了解,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以此组报道,作为献给共和国生日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省东山县和台湾的农业合作取得了成功,台湾农业专家频繁到东山进行农业交流,并拟定了许多合作的新项目,效果很好.早在199O年5月,台湾“农委会” 顾问、亚太粮肥中心主任黄正华先生就率领一批农业、水产专家、学者,对东山的农业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回台湾后正式向台湾当局提出两岸农业交流计划,并要求以东山做为起点.紧接着台湾农业经济专家彭作奎教授率领专家考察团,深入东山县芦笋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进行考察,双方就农业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初步拟定设立“农业综合示范区”、“水产苗种繁育实验区”、“优良品种引进隔离区”等.此后还有许多台湾人士慕名来东山,1992—1993年就有7批20多位台湾农业专家、教授到东山考察农业水产投资环境和土地开发情况.1991年1O月东山县举办了“东山·闽台农业经济技术交流恳谈会”,有136位台湾专家和其他人士参加了会议.台湾“立法委  相似文献   

10.
一、“三农”问题的症结“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传统的农业有“农”无“业”,不是现代的产业,必然没有竞争力,也就形成不了农民增收的机制。“三农”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人往哪去,钱从哪来”的问题。只有“人”和“钱”稳定结合,农民才能挣到钱、持续挣钱,这才叫真正的就业。事实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就业不会持续稳定,也不能增加收入。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入手。这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产业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二是现代非农产业。农民在这两…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