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彦林 《传承》2012,(4):14-15,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曾发生巨大的经济困难,物价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回顾陕甘宁边区物价变动概况,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主客观原因,探索陕甘宁边区治理物价的经验教训,同时也佐证了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财经工作总方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贾钢涛 《长白学刊》2009,(2):128-130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新型模式,由强制教育到尊重群众自愿,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制。边区社会教育,成为全国其他根据地的榜样和模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一时期社会教育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晋林 《传承》2014,(7):16-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促进边区的工业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煤炭开采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煤炭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边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庆礼 《传承》2010,(3):31-3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龙  王宝元 《求索》2007,(12):226-229
抗战时期,党领导陕甘宁边区根据战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了行政区划,确立了“三级两辅”行政区划层级结构,形成了一些独具的制度特色。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的创设与改革不仅确保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重要启示:其一,要将行政区划制度的改革创新看作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考虑配套改革措施;其二,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发挥行政区划的经济杠杆作用;其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要适时减少行政区划层级数量,扩大管理幅度。  相似文献   

7.
王晋林 《传承》2014,(8):14-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工商业经济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区食盐开采生产和运销的政策及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食盐生产和运销的迅速发展,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及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和主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晋林 《传承》2014,(3):38-3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战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通信邮政组织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为新中国邮政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田雨欣 《传承》2014,(2):33-35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家卫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征收救国公粮。通过对征收救国公粮的数目、征粮的阶段划分以及征收措施的分析,体现出党在征粮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我们今天践行群众路线、厉行勤俭节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肖光荣  朱未 《湖湘论坛》2013,(1):101-107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法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整个中国革命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法制实践中渐渐形成的法制理论,是马列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其体现出来的法律制度以及方针政策,既不同于局部抗战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有别于苏联,更不同于国民政府。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重新回顾陕甘宁边区的巡回审判制度,总结陕甘宁边区巡回审判制度的经验与成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晋林  李俊杰 《传承》2012,(24):12-13
抗战时期,陕甘边区抗日军民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反摩擦斗争的策略和自卫原则,取得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摩擦活动斗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陕甘宁边区,维护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3.
盛开放  何斌 《新东方》2023,(1):39-44
抗战时期,做好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既关系到边区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边区政府不断完善荣军优抚制度和安置措施,采取休养、学习、劳动三者相结合的“教养模式”,改善了荣军们的生活条件,减轻了边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边区荣誉军人始终坚定革命信仰以及发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建国后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齐凯雁 《传承》2010,(15):10-11
抗战时期,在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陕甘宁边区的商业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自流、单纯采购阶段发展到从自流向管理贸易过渡的阶段,最后实现了对商业的全面管理。总而言之,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是在发展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16.
宋娜 《传承》2012,(2):4-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抗日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帮助广大抗属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泛发动群众,根据边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抗属进行了物质上的优待和精神上的抚慰。边区优抗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边区的一些落后习俗,推动了边区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在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陕甘宁边区的商业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自流、单纯采购阶段发展到从自流向管理贸易过渡的阶段,最后实现了对商业的全面管理.总而言之,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是在发展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18.
王静 《传承》2011,(31):4-5
抗战时期,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示下,陕甘宁边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民间旧有的劳动互助传统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其发展过程以1942年为界限,分为探索和成熟两个阶段,它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了抗战的胜利,进而形成了社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陕甘宁边区科技奖励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一些符合时代需要的科技奖励政策。由于处于特殊时代,当时的科技奖励活动,主要围绕发展工农业生产进行,往往和工农业生产的奖励活动混在一起。并且通过举办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劳动模范或劳动英雄大会等作为奖励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些独具特色的科技奖励活动,虽然看似简单,却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晋林  许瑞源 《传承》2013,(5):35-3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巩固抗战后方根据地,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还进行了军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