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大读者的关怀和支持下,本刊今天已经出到第一百期了。在此我们特向各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继续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十月八日,本报理论部召开了科学社会主义专刊百期座谈会。与会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办好科学社会主义专刊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现将座谈会的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正>本刊重新调整以后,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本学科理论建设、思想引领的第一品牌。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常设以下栏目:主题栏目;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文献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研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正>本刊重新调整以后,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本学科理论建设、思想引领的第一品牌。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常设以下栏目:主题栏目;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文献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研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5日,《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在中央党校召开编辑部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王怀超主持,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秦刚、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倪德刚出席座谈会,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明确《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承办,深入总结和充分肯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正>本刊重新调整以后,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本学科理论建设、思想引领的第一品牌。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常设以下栏目:主题栏目;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文献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研究;探索与争鸣;学术动态等。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正>本刊重新调整以后,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本学科理论建设、思想引领的第一品牌。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常设以下栏目:主题栏目;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文献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研究;探索与争鸣;学术动态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反映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革命过程中,集中体现在相继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三条道路相互承接、逐步展开,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格局,破解了东方国家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拓展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路径。其最为显著的经验就是: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在实践中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大潮的蓬勃兴起,世界政治格局的风云变幻,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从实践出发,把科社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今年6月15日至20日在山东泰安召开了一次全国中青年科社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江流同志主持,常务理事吴雄丞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来自全国各地党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部队院校的二十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并希望就这些问题继续讨论,以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记者康绍邦) 3月15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京联合召开纪念巴黎公社革命120周年座谈会。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理论工作者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结合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认真吸取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座谈会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张大中主持,会长江流、顾问张稼夫、中央党校吴雄丞、光明日报社周隆滨、北京大学阎志民等同志作了发言。国防大学卢冀宁等同志提交书面发言。中央党校副校长苏星、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坚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学习座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京常务理事本刊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京常务理事于1月12日召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座谈会。学会会长江流教授主持会议。与会同志高度评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及其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投稿提示     
正本刊热忱欢迎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赐稿。来稿请务必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1.本刊接受投稿的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改革、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正>本刊重新调整以后,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本学科理论建设、思想引领的第一品牌。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常设以下栏目:主题栏目;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3.
刘韶 《学理论》2009,(30):25-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又结合时代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它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又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赋予社会主义一些中国特色的时代内容。在当代中国,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在改革与开放的互动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塑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改革开放从制度创新和世界历史进程两个维度重塑了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具有摆脱固化并与时俱进的属性以及具有强大现代文明成果吸纳能力的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条件的学说,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所主张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旗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个伟大学说的命运正如列宁早就预言过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中国革命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的又一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成为现实,再一次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三十五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口皆碑、举世瞩目的,其间虽然发生过一些错误和挫折,但总的看来,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始学界就关注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上世纪80年代是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建设的繁荣时期,但这一时期对科社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局限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论述的范围之内。随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开始扩展,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被纳入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8.
薛长胜 《求知》2011,(12):15-16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和自身历史使命的科学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以贯之地坚持社会主义,体现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彰显了深远的历史意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崭新的内涵,体现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时代意义;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与实践,成功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全新课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旺盛活力,蕴含着重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投稿提示     
<正>本刊热忱欢迎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赐稿。来稿请务必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1.本刊接受投稿的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改革、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2.论文长短不限,但论文内容不宜"大而全",不宜泛泛而谈。论文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