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柱与基础,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诚信守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审视当前我们的监狱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于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政治协商制度与现代政治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处理政治事务、协调政治关系的一项民主制度设计,它的发展与完善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并且直接反映了政治文明进步.当代中国的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民主.在当代中国,作为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建立协商机制的政治协商制度,正是一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的制度设计.作为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的一种制度性选择,政治协商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协助党委抓好有关工作,努力构建民意畅通、力量凝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胡冰清  成锴 《法制与社会》2011,(14):244-24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本文主要从强化公民在民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重视全社会的监督力量三个方面浅析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6.
郭志锋 《法制与社会》2012,(36):145-146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与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辩证地吸收国外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成分,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孙晓静 《法制与社会》2013,(10):217-218
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但目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06,(10):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本质上应当是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就新阶段的政治发展而言,民主、法治、秩序、稳定,应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蒋祥爱 《中国律师》2006,(11):10-10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九大目标和任务,并作了五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决定》的出台,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大飞跃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程颖宜 《法制与社会》2013,(20):156-157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对于促进中国宪政建设、合法决策、公民参与和政治对话,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协商民主概念入手,分析协商民主多维度含义,并从完善政协制度、推进国家政权机关的协商民主建设以及发展基层民主协商等多个方面分析十八大后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06,(4):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它的确立,结束了漫长的专制制度垄断中国政治领域的局面,开创了我国政治制度进入以多数人为轴心的新纪元,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着眼于 2 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又郑重地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种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进步 ,标志着当代中国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道路上迈开了重大步伐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新纪元。在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重…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民主法治。而法治文化则是支撑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构建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法治文化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文化发挥的作用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真真 《法制与社会》2010,(35):363-364
民主问题历来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理想,搞好社会主义民主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和运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支柱;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同时又作为政治制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陪审制度与政治和谐,司法和谐的关系两方面分析了陪审制度对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罗莎·卢森堡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民主,实行党内"自我集中制",同时通过实行普选制、广泛的自由和绝对的公开监督等途径来防止权力滥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她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和谐社会社会之间呈辩证关系,法治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法治理念,在立法决策、检察工作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的制度设计适应了协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载体。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不断深入,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诚信友爱社会风尚的形成,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拓展人的社会关系,从维护公平正义入手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