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法治发展战略问题的核心在于行政法治的理想图景及其实现途径.行政法治发展战略思维是把握行政法治实践的基本结构、根本矛盾及其运动形态的思维原则、方法的总称,具有基础性、系统性、根本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要清醒地将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定位于基础阶段,在制度建设上着力防范和克服法治进程中"制度失灵"与"泛形式化"的消极后果,必须强调和突出行政法制的"秩序重建"与"价值共识"的双重功能,着力解决其中的民主行政、组织法制、实体正义与监督合力等行政发展战略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效惩治犯罪与避免伤害无辜,是刑事法治永远讨论不断的话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这种价值追求、现实选择与制度平衡的一个缩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的一个体现.关于"保护贪官"存在合理性的责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两弊之衡取其轻的功利选择,在司法实践中作为贪污、受贿等罪的兜底性规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于面临"涉罪无辜"正当性的质疑,问题在于制度不足.因此,建立保证本罪正当性的"前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徐亚杰 《中国公证》2005,(10):22-23
一、建设公证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1、信用是公证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过"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法律制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信用"二字,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在于确保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信用是公证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公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证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换言之,公证制度是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正和诚信为依据,反映政府和社会的信用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为利益、权势驱动.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结构来看,清末以来中国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性跃进是一个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逐步递进、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国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从粉碎"四人帮"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近30年间,在近代以来的"大圆圈"上,又产生了一个"小圆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深入到法律文化的核心层面——观念(理念)层面,并使之从法制向法治转变。中国当下法治实践最大的问题,在于法治与法治理念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培植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并使之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制发展的"非均衡跃迁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非均衡",这种非均衡的实质是立法需求的非均衡萌生与非均衡回馈,这也是立法民主的真实形态。法制建设的动力源泉就在于各种社会利益群体、阶级阶层对于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与利益诉求。地方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及其组织形式和协商机制的构成状况决定了在法制建设中的民主含量与民意特点,而法律实施的实际成效,即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程度,则是对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与法制期望值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这既是30年民主法制建设的非均衡法律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内因,也是理解和优化未来法律实践走向的一个重要线索。毕竟,民主基础和法制实效之间才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准确认定防卫案件是长久以来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疑难问题,1997年《刑法》虽对正当防卫制度作出较大修订,但并未根本改变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困境,其原因在于修订着重解决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问题,但司法实践中的困境在于如何区分自我防卫与相互斗殴。当前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的"起因是否有责"、"防卫是否不得已"的区分标准,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却过于简单与绝对,未能深入探求案情,甚至与立法精神有一定背离,使得自我防卫案件往往以相互斗殴结案,而这也与犯罪控制的诉讼模式、司法技术限制、文化上的复仇动机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公证事业发展,使其更好地契合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应对电子商务迅猛蓬勃发展给我国公证行业诚信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公证工作应当进一步体现与保障公证的"诚信",全行业要形成合力,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公证诚信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对影响公证诚信评价和公证诚信制度建设的不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将总结发扬与创新试点相结合,以提升公证公信力,树立公证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的公证诚信制度涉及确立公证法制、完善公证体制、建设公证队伍、提高公证质量及设立监督惩戒措施等,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公证行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公证诚信制度构建的方法途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丹娜 《政法学刊》2004,21(5):107-111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邓小平提出过系列的发展观.它包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必须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改革的制度创新;必须坚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机制创新和必须坚持全面开放和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发展视野创新等系列发展观.这一系列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体系,为"五个协调发展"的新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江淼 《政法学刊》2002,19(4):16-17
当前,公安教育培训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公安教育培训规范化建设滞后于培训工作实践。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公安教育培训制度设计上下功夫。构建一整套规范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有序、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强调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强化司法基本保障.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发展、完善和创新,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